四川大學過程裝備與安全工程系

四川大學過程裝備與安全工程系

四川大學過程裝備與安全工程系,下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原化工機械)和安全工程2個本科專業。化工機械專業設立於1952年(當時為成都工學院),由中國化工教育家張洪沅教授任首屆專業教研室主任。我校是全國先期建立化機學科並較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指委委員單位,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學科教指委委員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過程裝備與安全工程系
  • 設立於:1952年
  • 教研室主任:張洪沅教授
  • 教授:6名
規模,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特色,

規模

1983年獲“化工過程機械”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化工過程機械”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具有“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安全工程專業設立於2001年,2005年設定“化工安全工程與技術”博、碩士招生方向。全系每年招收本科生近220人,碩、博士生40人左右,現有教學、科研人員32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3名。在過濾與分離過程及設備、膜分離及膜生物反應器、過程設備節能及新技術開發、多相流傳熱過程及設備、智慧型化藥物載體、過程裝備腐蝕磨損與延壽、材料表面工程、廢水處理過程與設備、流體機械輸送與密封技術、化工過程與裝備安全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師資隊伍

設有機器與設備教研室、材料與製造教研室、控制與儀表教研室、安全工程系教研室,擁有專業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與高級工程師15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超過50%。10 名教師有一年以上出國研修經歷,他們學術思想活躍,教學勤奮敬業,教學和科研上努力進取。本專業在分離科學與工程、多相流技術、過程設備工程材料等若干優勢方向集聚了若干知名的學術帶頭人,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

學科建設

我校是全國先期建立化機學科並較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指委委員單位,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學科教指委委員單位。半個世紀以來,已為國家輸送大批優秀人才,綜合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素有良好聲譽。具有四川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川省重點學科—化工過程機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過濾與分離”和“多相流傳質與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室。
本科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安全工程
碩士
化工過程機械
方向: 過濾與分離;多相流過程與設備;電化學工程;膜材料與技術;過程強化與節能;流體輸送機械;過程裝備控制技術
化工安全工程與技術
方向:介質危險特性及監測;化工過程及裝備安全;壓力容器與管系安全;燃燒與爆炸過程理論;事故分析與安全評價
博士
化工過程機械
方向:多相流過程與設備;膜材料與膜技術;電化學工程;過程強化與節能
化工全工程與技術
方向:介質危險特性及監測;化工過程及裝備安全;壓力容器與管系安全;燃燒與爆炸過程理論;事故分析與安全評價
工程碩士 (動力工程領域、安全工程領域)

科學研究

四川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學科堅持和發揚張洪沅先生“立足基礎、面向工業、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始終關注化工過程及裝備學科前沿基礎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化工過程基礎研究與裝備套用技術開發並重,研究生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由導師與研究生群體一同構成了一支結構層次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具有工業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學術研究隊伍,形成了“過濾與分離”,“多相流過程與設備”,“傳熱過程設備與節能”、“材料表面工程”、“電化學工程”、“膜材料與膜技術”、“流體輸送機械與密封”、“廢水處理技術與設備”、“化工過程及裝備安全”、“事故分析與安全評價技術”等多個穩定研究方向。

研究特色

☆依託四川省“過濾與分離”、“多相流傳質與化學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四川大學“985”工程創新平台,以過程機理研究為基礎,創製高效過程裝備,強調過程原理研究與裝備開發套用相結合,近年完成多項國家/部/省/基金項目,技術創新項目以及企業重大工程項目,取得了虹吸刮刀離心機,磷酸污水封閉循環技術,內返料造粒技術,旋流分離技術,循環流化床技術等多項標誌性成果。
☆依託四川大學化工學科群體優勢,實現裝備開發工程化。先後完成12套10萬噸/年以上粉狀MAP和12萬噸/年粒狀MAP大型生產裝置成套設計與建設,均取得一次投料試車成功佳績,成為產學研項目典範。與重慶江北機器公司合作開發的系列虹吸離心機占據國內和東南亞主要市場份額,年銷售量超過100台。
☆依託四川大學生物、製藥、材料學科群優勢,加強化工過程機械與相關專業學科的交叉融合,開拓建立新的學科方向,在智慧型膜材料和膜技術、智慧型化控制釋放系統、生物材料、滲透汽化膜材料與過程及太陽能電池等前沿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防科研項目以及企業重大工程項目50餘項,並於2008年獲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發表高水平論文300餘篇,三大檢索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論著3部,出版教材7部;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32項,已為國家培養畢業博/碩士研究生200餘名,1篇博士畢業論文獲得2009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