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裝置

到了北宋初年(公元10世紀末期),火藥用於軍事之後,軍隊裝備了一種構造更完善的噴火器 "猛火油櫃"。它以猛火油(即石油)為燃料,用熟銅為櫃,下有四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前部裝有 "火樓",內盛引火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噴火裝置
  • 時間:五代時期的919年
  • 原料:鐵筒噴射火洞
  • 類型:裝置
噴火裝置起源,噴火裝置套用,

噴火裝置起源

在五代時期的919年,開始出現了以鐵筒噴射火洞的 噴火裝置。 中國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就已把石油用於戰爭中的火攻,在五代時期的919年,開始出現了以鐵筒
噴火裝置噴火裝置

噴火裝置套用

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 "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油經 "火樓"點燃噴火,用以燒傷敵人和焚毀戰具。當時還有一種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沉重的油櫃,便於攜帶、移動。這是史料中關於噴火武器最早的詳細記載,可看作是現代噴火器的原始雛形和起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