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黛玉之死

嘆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是曹雪芹著作《紅樓夢》的故事情節。後四十回完整敘寫了黛玉之死的經過和情景,由黛玉夢魘、寶玉失玉、掉包計、寶黛參禪、黛玉焚稿、黛死釵嫁、對景悼顰兒等細節組成,是整部《紅樓夢》最感人至深的部分,賺足了千千萬萬讀者的眼淚,其主體架構獲得了大多數影視改編作品的認可。19世紀評點家指出,第39回劉姥姥講的故事暗示了黛玉之死,後四十回與之分明照應,毫髮不爽富察明義題紅詩“沉疴”,對應第98回黛玉病逝;脂批“對景悼顰兒”,對應第98回病神瑛淚灑相思地、第108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黛玉之死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黛玉之死,寶玉失玉,掉包計,寶黛訣別,黛玉焚稿,黛死釵嫁,伏筆暗示,若玉之死,探佚釋疑,現代偽續,

作品原文

香魂一縷隨風散,
愁緒三更入夢遙!
【賞析】這兩句詩是後四十回寫到林黛玉斷氣時的話,見於第98回。

黛玉之死

寶玉失玉

第94回怡紅院海棠反季節開花,通靈寶玉丟失。第95回黛玉一面暗自慶幸金玉姻緣或許可破,“果真‘金’‘玉’有緣,寶玉如何能把這玉丟了呢?或者因我之事,拆散他們的‘金玉’,也未可知”,一面又擔心寶玉吉凶,“若是這花主好事呢,不該失了這玉呀。看來此花開的不祥,莫非他有不吉之事”,因而喜憂參半,輾轉難寐。

掉包計

第95回元春薨逝,第96回王子騰在離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藥死,賈府一個月內頓失兩大靠山。加之寶玉瘋癲,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寶玉婚事。自從82回寶釵派人送來蜜餞荔枝,黛玉夢魘吐血,賈母對黛玉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此時賈府正逢多事之秋,賈母為了給寶玉沖喜,“寶玉病著,也不可教他成親,不過是沖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說,“孩子們又有金玉的道理,婚是不用合的了……寶丫頭的金鎖也有個和尚說過,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焉知寶丫頭過來,不因金鎖倒招出他那塊玉來,也定不得。從此一天好似一天,豈不是大家的造化”,遂與賈政議定寶玉寶釵婚事。同時,考慮到“若寶玉真是這樣,這可叫人作了難了”,為了矇混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
嘆黛玉之死

寶黛訣別

掉包計本來十分隱秘,卻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裡見寶玉,大書寶黛最後一次參禪:
黛玉卻也不理會,自己走進房來。看見寶玉在那裡坐著,也不起來讓坐,只瞅著嘻嘻的傻笑。黛玉自己坐下,卻也瞅著寶玉笑。兩個人也不問好,也不說話,也無推讓,只管對著臉傻笑起來。襲人看見這番光景,心裡大不得主意,只是沒法兒。忽然聽著黛玉說道:“寶玉,你為什麼病了?”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襲人紫鵑兩個嚇得面目改色,連忙用言語來岔。兩個卻又不答言,仍舊傻笑起來。(第96回)
這段參禪文筆相當傳神,愛到入魔,痛到瘋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甚至淚也流盡,悲極而笑,將寶黛愛情悲劇寫到極致。在“續書說”誤導下,竟有論者批評本回寫二玉傻笑有失形象,這真是“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醜語詆他人”。

黛玉焚稿

黛玉瞧瞧,又閉了眼坐著,喘了一會子,又道:“籠上火盆。”紫鵑打諒他冷。因說道:“姑娘躺下,多蓋一件罷。那炭氣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搖頭兒。雪雁只得籠上,擱在地下火盆架上。黛玉點頭,意思叫挪到炕上來。雪雁只得端上來,出去拿那張火盆炕桌。那黛玉卻又把身子欠起,紫鵑只得兩隻手來扶著他。黛玉這才將方才的絹子拿在手中,瞅著那火點點頭兒,往上一撂。紫鵑唬了一跳,欲要搶時,兩隻手卻不敢動。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時那絹子已經燒著了。紫鵑勸道:“姑娘這是怎么說呢。”黛玉只作不聞,回手又把那詩稿拿起來,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鵑怕他也要燒,連忙將身倚住黛玉,騰出手來拿時,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時紫鵑卻夠不著,乾急。雪雁正拿進桌子來,看見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趕忙搶時,那紙沾火就著,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著了。雪雁也顧不得燒手,從火里抓起來撂在地下亂踩,卻已燒得所余無幾了。那黛玉把眼一閉,往後一仰,幾乎不曾把紫鵑壓倒。(第97回)
嘆黛玉之死

黛死釵嫁

次日,寶釵大婚。林之孝家的賈母鳳姐之命來瀟湘館要調紫鵑寶玉婚房,以便給寶玉造成與黛玉成婚的假象。當時李紈平兒瀟湘館,二人做主留下紫鵑照顧黛玉,只派雪雁跟過去。“寶玉見新人蒙著蓋頭,喜娘披著紅扶著。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誰,原來就是雪雁。寶玉看見雪雁,猶想:‘因何紫鵑不來,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邊家裡帶來的,紫鵑仍是我們家的,自然不必帶來。’因此見了雪雁竟如見了黛玉的一般歡喜”(第97回)。而在瀟湘館這邊,“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黛玉臨死前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此時守在身邊的僅有紫鵑、探春、李紈三人,“只聽得遠遠一陣音樂之聲,側耳一聽,卻又沒有了。探春李紈走出院外再聽時,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淒涼冷淡”(第98回),描繪出“冷月葬詩魂”的實景。
嘆黛玉之死

伏筆暗示

若玉之死

劉姥姥講若玉小姐身世:
嘆黛玉之死
“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戚序本作“茗玉”),小姐知書兒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第39回)
再看黛玉出生的文字:
“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第2回)
兩處存在明顯的對應關係:
第2回“命中無子”“生得一女”,第39回“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
第2回“識幾個字”,第39回“知書兒識字”;
第2回“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第39回“老爺太太愛如珍寶”。
更妙在第2回“乳名黛玉”,第39回道“名叫若玉”。
劉姥姥介紹寶黛身世,又為黛玉起名若玉,正暗示寶黛訂婚。其暗場的故事,很可能像元春委託張道士寶釵提親那樣,劉姥姥為黛玉做媒亦出自賈母授意。劉姥姥就是寶黛的月下老人,此謂“媒妁之言”。張新之評曰:“自此回至四十二回為一大段,與五回至八回同一意旨……彼處之來為巧姐,此處之來為黛玉也。”(第39回前總評)
劉姥姥講若玉小姐的故事,黛玉品題:“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第39回)劉姥姥又道:“可惜這若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黛玉之死的實情正在於此: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嘆黛玉之死
第103回寶玉十九歲,第120回王夫人道“成了一二年的親”,證黛玉病逝時正當十七歲生日。王希廉評曰:“劉老老說若玉小姐十七歲病死,雖是胡謅,卻是黛玉一襯。”姚燮評曰:“劉老老所說若玉小姐,卻與黛玉暗射。”(第39回前總評)
劉姥姥講的故事還透露了黛玉之死更多詳情。
雪下抽柴。寶釵判詞“金簪雪裡埋”,雪下抽柴諧音“雪下抽釵”,喻意將那雪中一股金簪抽出,令它重見天日。應在第98回金玉完婚,寶釵直上青雲。此亦黛玉退而求其次之願,如34回勸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第82回勸道:“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此語逆了寶玉的意,故“寶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話”(第39回),“寶玉聽到這裡,覺得不甚入耳”(第82回)。
南院馬棚里走了水。賈母道:“都是才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火者,禍也。賈府抄家系雨村“狠狠的踢了一腳”,似乎惹禍就是惹了賈雨村。黛玉父親林如海對雨村有恩,雨村與黛玉有師徒之緣,故推測禍因起於雪下抽柴,即黛死釵嫁。應在第98回黛玉病逝,第103回雨村回京,第104回賈政問起黛玉,第105回就抄家了。
修廟塑像。第39回寶玉道:“不是成精,規矩這樣人是雖死不死的。”第100回照應道:“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裡的仙子臨凡。”寶玉的懷念還付諸行動:“我明日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潢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好不好?”此處“明日做一個疏頭”恰好應在成窯杯。證劉姥姥回家後必定重修若玉廟,他日寶玉去那裡祭奠黛玉,就像第43回去水仙庵祭奠金釧一樣。此即成窯杯正義。
嘆黛玉之死
第89回《斗寒圖》、第97回李紈心事、第100回寶玉思念,均以嫦娥比配黛玉。第85回黛玉生日聽戲,作者杜撰《蕊珠記》,“小旦扮的是嫦娥,前因墮落人寰,幾乎給人為配,幸虧觀音點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時升引月宮”,與第22回寶釵生日那天的小旦照應,皆是黛玉影子。唱詞“人間只道風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拋,幾乎不把廣寒宮忘卻了”,詞美意贍,為黛玉之死作讖。
後四十回黛玉之死不僅死因、年齡與第39回若玉小姐相合,而且意境與第76回中秋詩“冷月葬詩魂”相合。由此可證,後四十回寫黛玉十七歲生日那天病逝與第39回照應,判為曹雪芹原稿。

探佚釋疑

富察明義題紅詩云:“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疴續紅絲?”對黛玉之死抒發感慨。“返魂香一縷”,化用第98回原文“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沉疴”即認可黛玉確係病逝。“續紅絲”,意指幻想黛玉復活,延續這份愛情,有情人終成眷屬。可見此詩題詠的正是第98回黛玉淚盡而逝的情節。
後四十回實有寶玉瀟湘館對景悼顰兒的情節,“遠遠望見一叢修竹,倒還茂盛”,“獨有那幾竿翠竹菁蔥”(第108回),脂批“對景悼顰兒”恰是由此偽造而來。另外,脂批又化用了第79回對景思迎春、第98回病神瑛淚灑相思地。脂批“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亦來自第26回“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第78回“楸榆颯颯,蓬艾蕭蕭”。

現代偽續

現代網路文學續作《癸酉本石頭記》後28回寫道,林黛玉和賈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當賈家歡天喜地為寶黛二人準備婚事時,誰知飛來橫禍,賈府慘遭錦衣衛抄家,使他們的婚事化為泡影。抄家之後賈府輪番遭遇賊寇燒殺洗劫,最後家裡只剩她最後一個主子,由於她小性多疑、剛愎不明,聽信奸人讒言誤殺忠良,致使賈家徹底敗亡。隨後因為內心極度愧疚而吊死在柳葉渚邊的槐樹上(對應判詞:玉帶林中掛)。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回到大觀園祭奠林黛玉,寫下了一篇誄文,剛寫完時林黛玉還魂和他相見了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