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劍庚

喻劍庚,1953年生於南昌一普通工人家庭,1969年國中畢業分配到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團務農,1975年調入江西大學食堂工作,1985年調入南昌大學(原江西大學)圖書館古籍資料室工作至今。一個沒有藝術氛圍薰陶的人,在其系統練習書法僅4年時間便獲得了書法界的專業認可,被吸收進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一個僅有國中文憑的人,不僅破格晉升圖書館館員(中級職稱),且被南昌大學古代文化與古籍整理研究所聘為兼職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喻劍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3年
介紹,主要成就,出版著作,人物評價,

介紹

1969年國中畢業分配到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團務農,1975年調入江西大學食堂工作,1985年調入南昌大學(原江西大學)圖書館古籍資料室工作至今。

主要成就

一個沒有藝術氛圍薰陶的人,在其系統練習書法僅4年時間便獲得了書法界的專業認可,被吸收進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一個僅有國中文憑的人,不僅破格晉升圖書館館員(中級職稱),且被南昌大學古代文化與古籍整理研究所聘為兼職研究員。自1988年起,作品被選入各類全國性書法展:“中意杯”龍年國際書法篆刻電視大賽江西唯一一個二等獎、全國第四、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中青年百家精品集、全國詩書畫年會等。作品為全國書法界矚目,不僅僅在於喻劍庚臨帖功夫紮實。他們看中的是他多變的風格,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以楷書為例:書柳永詞句筆意清麗;寫“子曰”則字字古樸、厚重,強調其教化意義;抄胡適、郭沬若的新詩,筆端流露出清新的筆觸;《正氣歌》字形方正,力度強,表現一腔正氣;江西頌,當代創作的作品以變體的魏碑來表現,既莊重,又不泥古。以他的話來說:“過去小楷只用於寫信札,表現的內容單一,形式自然不變。而如今,主題多變,表現手法也應不一樣,宜根據不同的內容、時代背景加以理解性地創作。如一味照搬前人,沒有自己的理解,不如用電腦複製古人的作品來得更像。”正是這一創新意識,讓喻劍庚在書法界立有一席之地。《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家大辭典》這樣介紹他的作品:“由於長期俯首古籍,書法作品立足傳統,重內涵,重氣韻,楷書遒勁古雅,自成面目;行草瀟灑質樸,時出新意。”他的傳略和書法作品還被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名人大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2002年6月的一個炎熱的上午,在堆滿古書的南昌大學圖書館古籍資料室,第一次見到喻劍庚,幾乎沒法把他和他的書法作品聯繫起來:他的小楷俊逸、端麗,行草飛揚、清空,他本人卻其貌不揚,言語不多,屬於那種走在街上極易被忽略的人。
隨著了解的深入,才發現,正是這種內斂的性格,讓他有了今天的藝術成就。

出版著作

這一切不可能靠人際關係,它只能靠自己的實力,靠喻劍庚30多年甘於寂寞,埋首於書法藝術海洋里的勤奮與不懈。
憑著“對書法天生的親近感”,不管在朱港農場,還是江西大學食堂,自學成了喻劍庚業餘生活的全部。自學裝裱書畫及修復古書技術,讓他得以在10年之後在學校圖書館的修復古籍工作上一展拳腳,也由此進入了更好的自學環境;臨帖則是“休閒大餐”,每天3小時以上:楷書從唐歐陽洵《九成宮醴泉銘》入手,上溯三國鐘繇諸帖,旁涉寫經、北碑;《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蘭亭序》、《寒切帖》、《鴨頭丸帖》等歷代行草法帖則是練習行草不能離手的筆法要綱。手勤腦更勤,遇到不認識、不懂意義的字從不輕易放過,每每利用各種工具書和學校有利的條件查閱和請教同事、老師。進入古籍資料室工作後,更是如饑似渴地埋頭經史子集,補充營養。經過日積月累,個人修養全面提高,書法技術也隨之跳躍性地進步,自1988年起,作品被選入各類全國性書法展:“中意杯”龍年國際書法篆刻電視大賽江西唯一一個二等獎、全國第四、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中青年百家精品集、全國詩書畫年會……
作品為全國書法界矚目,不僅僅在於喻劍庚臨帖功夫紮實。他們看中的是他多變的風格,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以楷書為例:書柳永詞句筆意清麗;寫“子曰”則字字古樸、厚重,強調其教化意義;抄胡適、郭沬若的新詩,筆端流露出清新的筆觸;《正氣歌》字形方正,力度強,表現一腔正氣;江西頌,當代創作的作品以變體的魏碑來表現,既莊重,又不泥古。以他的話來說:“過去小楷只用於寫信札,表現的內容單一,形式自然不變。而如今,主題多變,表現手法也應不一樣,宜根據不同的內容、時代背景加以理解性地創作。如一味照搬前人,沒有自己的理解,不如用電腦複製古人的作品來得更像。”正是這一創新意識,讓喻劍庚在書法界立有一席之地。《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家大辭典》這樣介紹他的作品:“由於長期俯首古籍,書法作品立足傳統,重內涵,重氣韻,楷書遒勁古雅,自成面目;行草瀟灑質樸,時出新意。”他的傳略和書法作品還被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名人大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

人物評價

然而,浸淫書法藝術幾十年的喻劍庚,如今也有不小的困惑:到底什麼是創新?近年來,書法界颳起一陣風,作品或多或少拋棄了傳統的揭體、筆法,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創新,有的字像畫,有的以醜為美、以怪為美,害他每每思考自己是否跟不上時代,成了老古板。這種困惑困擾著他,連作品創作都受到影響,一段時間停滯了其創作的腳步。“歌流行書流行,何日流行不流行?推陳出新方為本,萬紫千紅才是春。”經過一段時間的苦悶和沉思,喻劍庚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傳統筆法的創新,豈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末”?不管是否創新,都應有自己的思考。不跟風,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在研習書法上得到自己的樂趣。於是,他仍然每天3小時的臨習字帖,每天四壁古籍,滿案法帖,支筆在手,做一條悠遊於書法藝術海洋的魚,恣肆汪洋,好不舒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