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宗族

唐氏宗族

唐氏宗族是指唐姓的家族,在山西晉陽郡、山東北海郡、山東魯國郡等地分布較廣,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唐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氏宗族
  • 性質:宗族名稱
  • 家族名人:唐寅
  • 地望分布1山西晉陽郡
  • 地望分布2:山西晉昌郡
  • 地望分布3山東北海郡
  • 地望分布4:山東魯國郡
歷史來源,家族名人,唐氏家訓,誠堂家訓,地望分布,

歷史來源

「唐」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唐氏,祁姓,亦曰伊祁,堯初陶唐之後。堯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縣是也,封堯之子丹朱為唐侯。至夏時,丹朱裔孫劉累遷於魯縣,至周朝改為唐公,周成王滅唐,以其地封叔虞,號曰唐叔。然後遷唐公於杜,降爵為伯,今長安杜城是也。故唐氏為堯帝之後。 二﹕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羌族有唐氏。

家族名人

唐堯(約公元前2440年左右)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故史稱唐堯。出生於高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鎮)或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堯有聖德,有如天之涵養,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臨天下。這位德化廣大的堯深受人們的愛戴。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曆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岳,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實行上述措施,使得萬邦和睦共處,友好交往,共同組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出現了國家雛形。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後由舜繼位。這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推崇的禪讓。
唐堯唐堯
唐寅 (1470~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吳縣人,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詩詞書畫無一不精,文以六朝為宗。詩初多穠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晚年縱放,不拘成格。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采元人法,並工畫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文徵明沈周仇英合稱明朝四大家,又與祝允明、張靈、徐禎卿四人稱為吳中四才子。有畫譜、詩文集行世,並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亦稱為唐伯虎。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祖籍廣東五華。近代中國哲學家,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歷任四川、華西、中央諸大學教授。民國三十八年避難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1978年,因肺癌病逝香港。其畢生以重振中國哲學為職志,且精通中西哲學思想,建構成一套上承程朱,貫通天人的唯心哲學體系。著有中國哲學原論、人文精神之重建、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人生之體驗等書。
唐寅唐寅

唐氏家訓

一、敦孝弟
父母之恩永世不忘,惰肢縱慾,致凍蝕父母之忤逆之子,天理不容;至於兄弟,同氣異形,須休戚相關。勿聽妻言而傷骨肉,勿爭家產而棄手足,斯兄弟蓊而父母順矣。不孝與不弟相因。若族內有不孝不弟之子,本房不得隱瞞,赴告公祠,治以家法,如再不悛,共同鳴官究之。
二、篤宗族
書先睦族,禮重敬宗。雖別派而分支,實同原而共本,宜推乃祖乃宗之意,常念一家一之親。置義田以贍貧窮,思留奕葉;修家譜以聯疏遠,愛及雲福。務期永息爭兢,須要長關休戚。
三、和族黨
五族為黨,五州為縣。人有親疏,概給之以溫厚;事無大小,皆處之以謙沖。毋因小失微嫌,遂至耗財結怨。庶相資相讓,共成姻睦之淳風;無仵無爭,長享盈豐之福澤。
四、睦夫婦
良緣素締,佳偶天成。整服如賓,何曾之風流宛在;下妝答拜,樊英之雅範猶存。雨澤降本陰陽和,斯言可信;家道成由夫婦睦,此語非虛。宜鼓琴而戈雁。
五、肅內外
人之親疏有異,門之內外攸分,親者嚴,疏者寬。或男或女,固以雜坐為恥;非喪非祭,猶以授器生嫌。嫂叔姊妹之倫,貴詞嚴意正;繡閣廳堂之地,宜掩面低聲。惟家庭無穢污之行,斯族黨有清高之譽。
六、崇節儉
天之生財有限,人之支用無涯。豐熟難期,漫詡篝車滿足;驕奢易入,毋令錢穀空虛。衣服不可過華,惟求蔽體;飲食無容厚味,止取充腸。須流福澤於將來,更惜勤勞於往日。成由節儉,敗由奢。
七、謹交遊
歌伐木,易系同人。談笑少良朋,漸染致身心之累;往來多好友,切劘為學問之資。聞香聞臭攸分,須嚴所入;為漆為丹有別,務審所藏。尚其注意端人,切莫攫情敗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八、擇婚配
禮垂合體,詩詠好逑,果是佳兒擇配;須求淑媛,如玉嬌女,相攸必選才郎。高門可結朱陳,宜詳譜牒;薄族堪聯秦晉,勿計聘儀。要嚴良賤之分,莫啟參商之局。結壞一門親,遺誤三代根。
九、時嫁娶
男思有室,女願有家,毋使衍期。古人壯歲是期,或生曠怨,今世童年為則,每損元陽。須裁禮制以適儀,毋逐俗流而逾限。
十、重祭嗣
丰姿雖古,木主猶存。卜日而啟寢堂,宜嚴灑掃;因時以陳品物,務備豐隆。具醉興歌,勿俾抱餒而之痛;莫衍致詠,尚其盡如在之誠。須追我列祖精靈,勿視為後人故套。
十一、修家譜
祖宗擇土金邑,創業之甚廣,唐姓之淵源彌長,恐就湮於此際!故修譜於今時,我既修輯維殷,爾其珍重常看。藏諸柳篋,勿令碩之傷;熏以芸香,莫共蟲魚之飽。

誠堂家訓

來源:清同治十三年唐氏族譜載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內外整潔,既昏便息;
關鎖門戶,必親自檢,一粥一飯,當思來處;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俾美妾嬌,非閨之福,肩挑貿易,勿占便宜;
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怪舛,立見消亡,勿恃勢利,而凌孤寡;
勿貪口腹,恣殺生靈,怪僻自恃,悔誤多必;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匿惡少,久必受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
因事相爭,忍讓三思,恩惠無念,受恩莫忘;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人有喜慶,不可忌妒,人有禍患,不可欣心;
飽暖平安,是為清福,溫良恭儉,到處春風。

器具質而潔,瓦缸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誤,居家戒爭訟,爭訟則終凶。
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妝,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禮。

居家務期質撲,教子要有義方,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裝;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要忘形。
事業盛於誠信,倫常本於心性,學業警於浮華,萬事廢於懶惰。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陰施淫盜之謀,不得為人;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求職業,修心術,何患饑寒;貪財色,亂人倫,必賤身命。兄弟叔侄宜分多潤寡,長幼內外要法肅詞嚴。
弟兄以仁讓為主,正家以夫婦為先。
私慾去而聰明始開,念頭善而是非分明。
唐氏子孫,戒之勉之!
五言家訓六十首
(清同治十三年唐氏族譜載)
四川督部堂戴申明,於順治九年,將聖訓六諭,通示各屬,並作五言詩六十首,詳作闡釋。特附錄於譜內,為我族唐氏後裔永遠遵行,勿忘。
孝順父母十首
風夜撫吾身,敢忘白髮親,昊天恩罔極,不孝怎為人。
自幼到而今,雙親日費心,笑啼先自揣,寒暑懼相侵。
父母愛兒情,惟期兒長成,何堪長成日,視爾所生輕。
春暉日日馳,孝養貴乘時, 須識兒長大,雙親力已疲。
爾身父母有,爾財父母遺,只應勤奉養,分熒豈人為。
縱爾掙來錢,親存不自專,如何私貨利,父母任尤煎。
願為有室家,父母喜相夸,何得私妻子,轉言父母差。
至親兄弟間,痛癢自相關,當體雙親意,相看總一般。
莫逞少年情,乖張患易生,此身父母養,切莫把身輕。
百行孝為先,事原在眼前,庭間征大順,召福自綿綿。
敬事長上十首

事親還事長,愛敬本天良,長幼先知節,尊卑序有常。
分產無嫌少,譬如多弟兄,旁人圖利已,切莫聽唆爭。
伯叔酋吾父,宗支一本親,高曾留矩范,子弟恪遵循。
弟兄如手足,骨肉莫相殘,一胍分肢體,手寒足亦寒。
起行兼坐立,揖讓禮儀先,兒伴推梨棗,賓筵薦豆黎。
耕田多讓畔,入市莫爭衢,負擔肩分荷,推節手共扶。
佝向言必謹,抑抑貌宜恭,桀驚潛消滅,和愉露婉容。
敬長推同類,居鄉重大年,但逢耆老輩,宜若父兄然。
隆禮尊師傅,虛懷接友朋,老成能敬事,識見自加增。
官吏居民上,由來貴賤分,鄉愚知大義,踴躍效公勤。
和睦鄉里十首

鄉里皆親舊,情宜緩急通,近觀桑梓地,想見古人風。
風俗歸仁厚,安居必擇鄰,耕耘常挈伴,燈火自相親。
隴畝相連處,沿村又幾家,關心鄰犬吠,相與獲桑麻。
鎮市人煙密,居民聚五方,但能聊一氣,異地即同鄉。
古有同溝義,休爭上下流,均勻資灌溉,水旱共無憂。
山頭與嶺角,小戶每畸零,守望時相助,何愁孤弱行。
鰥寡四穹民,尤當贈恤頻,莫虞寒洌甚,茅屋盡生春。
緩急人時有,求援愧不禁,周之勿望報,吾只盡吾心。
自反非無禮,偏逢橫逆來,一誠能感格,積久漸無猜。
稼穡生民質,鄉閭保太和,原將雍睦意,同唱里仁歌。
教訓子孫十首

百行推孝弟,擴之以詩書,智人日益智,愚者不終愚。
氣質有純駁,變化在垂召,但能明禮讓,乖淚自潛銷。
欲教子孫賢,勿為名利牽,修身在於已,富貴本乎天。
資生原有術,聽業早安排,一技成家室,間游即厲階。
凡為家長者,禮法必當遵,事事循天理,方能啟後人。
取友交三益,臨財凜四知,忮求心不起,穹達總相宜。
田房常易主,成敗本難論,費盡機謀日,還當念子孫。
舉動戒輕佻,園蔬敝溫飽,教之崇樸素,能愛在能勞。
出言勿刻薄,涉世要為謙,根本當培養,風規尚謹嚴。
學問藉觀摩,工夫勤切磋,但看師道立,漸覺善人多。
各安生理十首

受業四民分,專精志不紛,勞心與勞力,生本在乎勤。
父子世相傳,無虞見異遷,謀生休歡拙,守業自安然。
士也習詩書,須教富五車,濯磨先立品,勿或玩居諸。
農也立田功,收藏可御冬,耕耘為本務,耒耘利無穹。
工也居肆間,藝成亦孔艱,力嚴淫巧戒,便用偏人還。
商也事懋遷,常將辛苦先,登山復涉水,起早更遲眠。
女子在蓬門,機系曉復昏,無須嫌命薄,勤乃是賢媛。
婦即富於家,閨闈應戒奢,善心何自起,勞逸辨無差。
促織草間鳴,催耕樹上聲,人何不及物,懶惰百無成。
勿或作遊民,貪閒一世貧,及時須努力,勤苦自成人。
勿作非為十首

是非無兩可,操作總當勤,界有人禽判,途從上下分。
立志希賢聖,潛修閉戶中,公庭須絕跡,刀筆莫稱雄。
嬉遊忘稼穡,務外誤農功,耕織三時逸,饑寒一室空。
莫失先民矩,須遵法度嚴,矜奇與廚巧,徒使正人嫌。
交易期通利,居奇怨更多,欺人實欺己,後患悔如何。
偷閒成惰慢,博奕縱邪淫,飽食群居者,難哉不用心。
更有逢場日,荒游酒食耽,少年輕薄態,自問亦何堪。
勇者休夸勇,防身不用刀,兵凶非善器,獲罪法難逃。
改過存乎悔,無傷一念差,小人能革面,敗子可成家。
勸懲分善惡,杜漸更防微,經正無邪惡,民恬物共熙。

地望分布

山西晉陽郡,山西晉昌郡,山東北海郡,山東魯國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