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思梨

哈思梨

哈思梨,屬冬果梨類,因產于靖遠哈思山下而得名。果實個頭均勻,呈卵圓形,成熟後表皮色彩黃亮,質細味甜,香味濃郁,果肉水白色,細嫩多汁,味道甘美,品質極佳,因剖切後切面不易氧化,隔夜不變其色味,以異於它果而著稱,歷史上曾是靖遠地產貢品之一。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梨屬
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歷史,

分布範圍

分布於石門鄉小口村哈思街崖頭及小口沙河掌。

主要價值

果肉水白色,細嫩多汁,味道甘美,品質極佳,因剖切後切面不易氧化,隔夜不變其色味,以異於它果而著稱,歷史上曾是靖遠地產貢品之一。

歷史

梨樹存活面積很小,不能移植,石門鄉小口村哈思街崖頭及小口沙河掌有少量栽植。1988年調查時有老樹11株,樹齡高達80年以上。現存活樹木28株,年產哈思梨1500公斤左右,多被用作禮品饋贈親友,市場銷售極少,故而以稀為貴。
關於哈思梨的由來,民間傳為在歷史上絲綢之路經過這裡時,某年冬天,過往行人攜帶異域果品,食後將其果核隨意拋棄在山泉流淌的地方,待到翌年春暖花開時節,便長出幾株細嫩不知名堂的幼苗,被當地一位好奇的老農發現,便將這些幼苗當成寶貝似地保護起來,不讓任何人損傷。數年之後,這些幼苗長成了一棵棵小樹,可是究竟是什麼樹,誰也不能識別。後來老人去世了,兒女遵照囑咐將其埋葬在一棵樹旁,未料來年春天,小樹上開遍了潔白的小花,秋天結滿了金黃的小梨子。梨子成熟的時候,兒子將摘下的第一顆梨用刀切開獻在父親的墳前,第二天他驚奇地發現,獻在墓前的那顆梨竟然切面嫩白如初,如剛剛切開一般。這話一傳出去,村人皆來索嘗,果然味道迥異,被視為奇梨。從此,哈思梨聲名遠揚,官府將其送到了朝廷,便成了專門敬恭皇上的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