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惡性腫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咽喉惡性腫瘤
  • 外文名:Throat malignant tumor
  • 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簡介,治療,驗方偏方,驗方,偏方,臨床症狀,診斷,

簡介

鱗狀細胞癌是喉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最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男性發病率較高.與吸菸和嗜酒相關.常見的原發部位是真聲帶(特別在前部),會厭,梨狀窩和環狀軟骨後區.聲帶或聲門癌早期即有嘶啞,凡超過2周的聲嘶患者都應作間接喉鏡檢查.應在直接喉鏡下,對喉黏膜的散在病變作活檢.喉聲門上癌(會厭癌),下咽癌(梨狀窩)和環狀軟骨後癌,可引起疼痛和吞咽困難.在前兩型中,頸部轉移性腫塊可能是首發症狀.血管生成與區域性復發相關.
疣癌是一種罕見的鱗狀細胞癌的變異型,常發生在聲門區,需要作多次的活檢才能確診.

治療

對早期聲門癌,放療或聲帶切除術可獲85%~95%的5年生存率.對早期聲帶癌常選擇放療,因為其後果常能保持正常發音.侵犯前連合的晚期癌,損害了聲帶的活動,侵害了甲狀軟骨或向聲門下擴展,需手術切除.當病變局限於一側聲帶時,常有可能作保留喉發音和括約肌功能的半喉切除術.更晚期的聲門癌需行全喉切除術.早期的聲門上癌對放療有效,但較晚期的聲門上癌而未累及真聲帶者,可作聲門上部分喉切除術以保留髮音和聲門括約肌.如真聲帶受累,需行全喉切除術.早期下咽癌可作擴大的部分喉切除術,較晚期的病變需要全喉切除術.在晚期的聲門上癌和下咽癌,聯合放療和手術治療比單純手術療法更有成效.環狀軟骨後部癌,需要全喉咽切除術,並用游離的空腸瓣和在顯微血管吻合技術下,作下咽腔及頸段食道的再造.對頸部淋巴結轉移者,除喉部手術外,還應聯合套用頸部廓清術或改良廓清術.疣癌則宜手術切除.
全喉切除術喉的康復,用食管發音或創建氣管食管瘺的方法,建立新的發音功能.食管發音是在吸氣時將空氣吸入食管,然後逐步噯氣,通過咽-食管結合部而發音.氣管食管瘺是通過在氣管和食管之間塞入一個單向閥瓣,呼氣時迫使空氣進入食管而發音.如果氣管-食管閥瓣作用不良時,可發生誤吸而使食物和液體進入氣管.用電子喉作為發聲器,使用時需將該裝置緊貼頸部以發音.所有上述三種方法都是通過咽,齶,舌,齒和唇將聲音連線後轉變成語言.

驗方偏方

驗方

⒈內服方:辛夷15g,黃柏15g,生地15g,蒼耳子15g,自芷9g,細辛3g,蔥白30g,刺桐樹寄生30g,豬鼻1個。
⒉外用方:蔥白3個,皂角3個,麝香0.15—0.2g,鮮鵝不食草6—9g。1方加水制戚煎劑,每日1劑,連服7—8天后加入黃皮樹寄生,苦楝樹寄生,再隔日服1劑,連服5—7劑,海棠果,花生殼及水母蟹殼曬乾研末,隨主方沖服,隔3日1劑,連服6—12劑。2方以棉花蘸藥汁塞耳,如鼻耳出血,可將藥液滴入。
加減:內服方加黃皮樹寄生30g,苦楝樹寄生30g;鼻血鼻阻及耳聾加海棠果(去外皮)7個,花生殼20個,水母蟹殼3—5個;耳邊有腫塊及耳聾加剌桐樹寄生30g,鵝不食草30g。
療效:共治療4例,3例顯著緩解,1例服用本方21劑,獲痊癒,至今未復發。
方源:廣東文昌縣城農村王山大隊。
⒊取牛黃0.3g,夏枯草30g,每日1劑,夏枯草水煎服,牛黃沖服(本方治療後存活最長者為11年)。

偏方

①紫草根30g,絞股藍20g,二者煎湯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②華東藥翦30克,先煎兩小時,再加枸杞根,鴨跖草各30克,七葉一枝花15克。煎湯濾取清汁服。

臨床症狀

早期症狀為咽後部異物感,吞咽梗塞感。腫瘤增大,表面發生潰爛時,可引起吞咽疼痛,並出現同側反射性耳痛,常伴有進行性吞咽困難。腫瘤累及喉腔,則引起呼吸困難、聲嘶。

診斷

早期因無聲嘶,易被誤診。間接喉鏡檢查應仔細觀察咽喉各解剖區域有無腫瘤,注意黏膜有無水腫,梨狀窩有無飽滿及積液。早期病變難以發現者,宜採用纖維喉鏡檢查,發現可疑病變及時取活檢作病理檢查頸部檢查注意喉體是否膨大,活動度是否受限,會厭前間隙及雙側頸部淋巴結是否腫大。CT及MRI檢查可進一步了解腫瘤侵犯的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