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味蘿蔔牛雜

和味蘿蔔牛雜

和味牛雜蘿蔔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 將牛雜洗乾淨後斬件,用鹽、老抽、蚝油、胡椒粉等味料醃製10-20分鐘後,放入油鍋爆炒,收水(肉變色時就基本收水了)後進高壓鍋,放水至與肉平,加之花椒,八角,桂皮,陳皮,草果(一定要切開),姜,香蔥,蒜瓣等煲30分鐘,倒入瓦煲,放切好的蘿蔔同熬2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食時佐以辣椒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味蘿蔔牛雜
  • 配料:牛肚、牛肝、牛肺、牛腸等
  • 入口:回味無窮
  • 滷水香料:十三香
簡介,種類,製作方法,

簡介

和味牛雜蘿蔔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蔔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炆好幾個小時,等牛雜炆透了,而蘿蔔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後,再剪開小塊,用小竹籤串著醮辣椒醬吃,曰為和味牛雜蘿蔔,入口回味無窮。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光顧。於是,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和味牛雜蘿蔔一味流傳至今了。

種類

常見的和味牛雜有三類,
一類是以牛心、牛腎、牛肝於水中白灼入湯的三星湯
一類是牛羊雜湯,和著酸蘿蔔一起吃;
還有一類是剪牛雜,先是把牛腸、牛膀、牛肺在加入香料的湯里煮好,用剪刀剪成一節節的,以竹籤串在一起,和煲好的蘿蔔、韭菜一塊吃,吃時再放點醬料。
醬料一般蒜蓉辣椒醬、油炸辣椒醬和甜醬三種。

製作方法

配料: 牛肚、牛肝、牛肺、牛腸、牛心、牛百葉等牛下水,最好是有很濃牛肉味的黃牛下水。
方法: 將牛雜洗乾淨後斬件,用鹽、老抽、蚝油、胡椒粉等味料醃製10-20分鐘後,放入油鍋爆炒,收水(肉變色時就基本收水了)後進高壓鍋,放水至與肉平,加之花椒,八角,桂皮,陳皮,草果(一定要切開),姜,香蔥,蒜瓣等煲30分鐘,倒入瓦煲,放切好的蘿蔔同熬2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食時佐以辣椒醬!
牛雜製作: 需以“十三香”為主要的滷水香料。包括茴香、花椒、八角、桂皮、陳皮、沙姜、豆蔻等。牛
之雜有牛肚(牛有四肚均可入饌,但蜂窩肚是最好吃的)、牛膀、牛腸、牛橫利和牛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