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蘇霍姆林斯基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蘇霍姆林斯基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蘇霍姆林斯基》是201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明帥、劉宇吳小貽。本書主要講述了一線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他們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中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蘇霍姆林斯基
  • 作者:汪明帥、劉宇吳小貽
  • ISBN:9787500698401
  • 頁數:224頁
  • 定價:58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叢書名:常青藤·一本書讀懂世界教育家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常青藤·一本書讀懂世界教育家”叢書秉承“共讀”的編寫理念,我們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以“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併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讓教師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作者就有所感處談看法,教師就有所動處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對面的對話方式,貼近大師深入共讀,影響您的教學人生,從此刻開始!
對中國的教師而言,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非常熟悉的人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常說常新”的教育導師。

編輯推薦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被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譽為“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超越了其自身的時代局限性,他的書被一讀再讀,他用畢生之力鑄造的帕夫雷什中學則是理想中的完美學校。

作者簡介

汪明帥,現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先後負責“大夏書系”和《教師月刊》的編輯工作。在《教育發展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教師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多篇。著有《學一點教育史——教育史上的教育大師》。

目錄

導讀:開採蘇霍姆林斯基這座寶藏 013
學生篇
呵護學生心靈最敏感的地方 019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知學生的痛苦 020
善於撫慰受傷的心靈 021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為他們著想 024
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 027
不要傷害學生敏感的心靈 029
培養學生的同情心 032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034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問題占有特殊的地位 036
興趣蘊涵於認識深藏的奧秘之中 038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039
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引人入勝的智力生活 043
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 045
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意味著使學習遷就興趣 048
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盞指路明燈 050
學生犯錯誤了 053
學生往往想做禁止做的事 054
諒解對人的觸動要比懲罰強烈得多 056
學校是學生可以犯錯誤的地方 058
樹立威信,把握批評的分寸 059
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 061
延緩懲罰,事半功倍 065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069
遭遇“後進生” 072
您理解和同情學生嗎 074
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尊嚴 076
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 081
在耐心等待中收穫奇蹟 083
因材施教 084
給思想不集中的學生準備特製習題集 085
教師篇
好教師意味著什麼 091
好教師能根據具體情況來適時調整講課內容 092
好教師能讓學生用研究的態度來學習 094
好教師絕不撲滅學生心中寶貴的火花 095
好教師是學生精神生活的榜樣 098
好教師具有高度的情感修養 100
帕夫雷什中學的好教師 101
閱讀:自我成長的方式 104
教學和教師的閱讀息息相關 106
為教師創造優良的閱讀環境 108
持之以恆地讀書 110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 112
在教師集體中成長 115
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優勢 117
教師集體是促進教師個體不斷成長的搖籃 117
在師徒傳承中促進年輕教師成長 119
學習其他教師的經驗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 123
構建和諧的教師集體 126
讓教育研究豐富教師的教育生活 128
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接近於科學研究 130
教育研究可以讓教師工作充滿創造性 132
讓教育研究改變教師對自己工作的看法 134
實施教育研究從寫教育日記開始 136
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研究 142
教學篇
走進課堂 149
在預設的基礎上把握生成 150
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157
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深化知識 160
使每個孩子的力量和潛能都發揮出來 162
檢查作業 166
檢查作業要關照到全體學生 167
檢查作業是促進全體學生腦力積極化的手段 168
從教師檢查到學生自我檢查 170
檢查作業不是重複教科書 170
教師應當怎樣布置家庭作業 174
不要輕易給學生下定論 176
當教學出現意外時 179
為什麼學生的知識儲備越多,往後的學習反而越困難 180
學生上課開小差怎么辦 183
尷尬的導入 187
為什麼孩子容易激動和發怒 189
被掐掉“幼芽”的“栗樹林蔭道” 192
分數不是懲罰的工具 194
教學和教育融合 197
讓知識觸及學生的靈魂 199
道德與智力相一致的可能途徑 201
警惕教學和教養的簡單嫁接 203
課堂教學是點燃學生求知慾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火花 205
教師是達到教學與教育有機統一的推手 207
附錄:本書引用蘇霍姆林斯基著作一覽 2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