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厭惡學習

味覺厭惡學習

動物在攝取某種有特殊味覺特徵(如甜味)的食物後,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內臟不適症狀,在以後的攝食活動中,就會減少或拒絕攝取具有相同或相似味覺特徵的食物,這種行為變化過程稱為條件性味覺厭惡(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CTA)。

概念,套用,

概念

CTA的形成實際上是動物將味覺刺激與內臟不適感覺聯繫起來的一種學習過程,因此又稱為味覺厭惡學習(conditioned taste learning, CTL)。味覺厭惡學習對於動物避免重複攝入有毒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實驗室內,可以很容易地使動物建立CTA。以大鼠為例,讓大鼠禁水12小時以上,然後讓大鼠喝0.1%的糖精溶液20分鐘,然後腹腔內注射引起內臟不適的藥物,常用方法是按體重2%的比例腹腔內注射0.15M的LiCI。第二天給大鼠一瓶水和一瓶糖精溶液,就會發現大鼠照常飲水,但不喝糖精溶液。

套用

味覺厭惡學習還可套用於生產和臨床實踐。
1、增強動物的味覺厭惡學習,減少動物的危害。例如,為了減少狼對羊的襲擊,人們把羊肉內摻入一些能導致動物腹痛、嘔吐的藥物,放在羊群的周圍。動物吃了這些羊肉後,就會發生腹痛和嘔吐等類似中毒的症狀。後來發現狼對羊的襲擊明顯減少。還有,人們用一些噴灑了催吐劑的水果,讓猴子吃,後來發現猴子偷吃樹上水果的行為大大減弱了。
2、用味覺厭惡學習的原理戒酒。在飲酒後吃點兒催吐的藥物,酒癮逐漸會減弱。但人們發現,如果是在喝白酒後吃催吐藥物,對白酒的嗜好性降低,但對其他種類的酒(如啤酒)的嗜好性降低較少,甚至轉而更多地喝其他種類的酒。
3、預防癌症化療後的食物厭惡。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大部分化療藥物會導致病人噁心、嘔吐等內臟不舒服症狀,如果病人總是在飯後的一定時間內進行化療,時間長了就會對日常飲食的味覺產生厭惡,這對病人的營養供給很不利。因此,有人嘗試在化療前給病人吃一些帶有特殊味覺特性的食物,這樣病人只是對化療前受到的味覺刺激產生厭惡,而對日常飲食的味覺嗜好性影響較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