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城區

周村城區位於周村區西部,地處長白山東麓,膠濟鐵路經南部穿過。東鄰張坊鄉管家莊,西與鄒平縣好生街道辦事處史營村交界,南接八里溝鄉杜家莊,北依南閻鄉東塘塢,面積約7.39平方公里。是周村區委、區人民政府駐地,設下河街、絲市街、絲綢路3個街道辦事處,下轄25個居民委員會,城區人口58737人,是周村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周村歷史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村城區
  • 行政區類別:城區
  • 面積:約7.39平方公里
  • 人口:58737人
簡介,辦事處,絲市街街道辦事處,下河街街道辦事處,絲綢路街道辦事處,

簡介

周村城區位於周村區西部,地處長白山東麓,膠濟鐵路經南部穿過。東鄰張坊鄉管家莊,西與鄒平縣好生街道辦事處史營村交界,南接八里溝鄉杜家莊,北依南閻鄉東塘塢,面積約7.39平方公里。是周村區委、區人民政府駐地,設下河街、絲市街、絲綢路3個街道辦事處,下轄25個居民委員會,城區人口58737人,是周村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周村歷史悠久。戰國前,因此地位於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屯,後因字音轉變和臨水而居稱晝?, 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明朝中葉,稱周村店,有居民300家。清康熙乾隆年間,周村成為齊魯巨鎮,是山東商業絲綢生產中心,名為旱碼頭。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周村闢為商埠後,“商業繁盛,百貨雲集,實為山東唯一市場”。“周村數百年來,工以商興,商以工盛,工商日趨發達,市面遂愈顯繁榮”,“工商兩業鼎盛時期,駕乎省垣之上”。 1945年9月, 周村第一次解放後,中共山東分局置周村市,市政府機關設在周村。因戰爭,周村處於淪陷與收復的拉鋸形勢中。 建國後, 周村得到了迅速發展。 1950年5月撤銷周村市建制; 同年11月建張周市。周村為張周市政府駐地。 1955年4月, 撤銷張周市建制,設周村區。到1985年,已建成以絲綢、紡織工業為主體、工貿並舉的城市。街道住宅建設逐年增新,除拓寬新建路外,新辟絲綢路、站北路和內環路,城區內有大小街道104條。

辦事處

絲市街街道辦事處

位於周村城區中部。東鄰東門路,西與南下河街街道辦事處相鄰,南靠膠濟鐵路,北依周村鄉,面積約1.04平方公里,因絲市街而命名。1982年12月建立。1985年底,轄居民委員會11個,有居民19642人。

下河街街道辦事處

位於周村城區西部。東以濁河為界與絲市街街道辦事處為鄰,西與鄒平縣好生鄉相連,南接周村鄉的莫家莊,北依周村鄉的周家莊,面積1.81平方公里,因南下河街處於轄區中部而得名。1982年12月建立。1985年底,轄居民委員會7個,有居民12543人。

絲綢路街道辦事處

位於周村東部。東鄰張坊鄉,西與絲市街街道辦事處相鄰,南接八里溝鄉,北依南閻鄉,面積2.64平方公里。因絲綢路在轄區中心而命名。1982年12月建立。1985年底,轄居民委員會7個,有居民3157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