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周慧,女,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慧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基本信息,主要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科方向,科研項目,開設課程,榮譽獲獎,學術專著,論文,譯文,會議論文,教材編撰,

基本信息

姓名:周慧
職稱:副教授
學位:博士
語言
英文:聽、說、讀、寫熟練
法文:日常交流和閱讀熟練

主要經歷

教育經歷

2007.7 中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當代西方文學/文化批評理論方向博士
2005.8-2006.7 法國里昂三大跨文化跨文本研究中心
2002.7 中山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
1996.7 湖南財經學院(後併入湖南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經濟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3.12-至今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
2007.7-2013.12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2010.2-2011.2 受美國嶺南基金資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英語系訪問一年。
1996.7-1998.9 中國投資銀行湖南省分行,後併入國家開發銀行湖南省分行

學科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文學理論,英美文學,當代法國哲學,西方美學史

科研項目

1、項目名稱:文本與世界——以德希達和福柯為個案來看法國理論美國化的歷程;項目來源: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起止時間:2014.7-2017.7.
2、項目名稱:基於內涵語義的指稱與模態問題研究,項目來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第一參與人,起止時間:2011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3、項目名稱:多義的“東方”:美國超驗主義文學與中國儒道思想;項目來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第二參與人,起止時間: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
4、項目名稱:文本與世界——以福柯和德希達為個案來解讀法國理論美國化的歷程、意義及問題,項目來源:2012年中大青年培育項目,項目主持人。
5、項目名稱:利奧塔的後現代思想研究,項目來源:2008年度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教師桐山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

開設課程

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必修課:文學批評理論(I)、文學批評理論(II)
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選修課:當代西方文學/文化批評理論
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本科生必修課和專選課:綜合英語(I)、綜合英語(II)、美國文化與制度、歐洲文化入門、浪漫主義詩歌及詩論、英美文學文化專題(I)、英美文學文化專題(II)
翻譯學院法國留學生:《四書》導讀

榮譽獲獎

2009.7 獲美國“2009年度嶺南基金青年骨幹教師培養項目”資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英語系留學訪問一年。
2005.5 獲法國政府“青年學者基金”資助,赴法國里昂三大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為期一年。
2004.12 獲法國政府“社會精英計畫”獎學金資助,赴法國巴黎及里昂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2004.11 獲中山大學“凱思獎學金海外研究項目”資助,赴法國里昂三大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為期一年。

學術專著

《利奧塔的差異哲學:法則、事件、形式》,專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22.5萬字。

論文

1、《“整體”和“單個”:福柯的治理術和生命權力的系譜研究》,獨撰,《外國文學》(CSSCI核心期刊),2016年第2期。
2、《政治無為、審美救贖和道德相對性——<達洛維夫人>中克萊麗莎的生存困境》,獨撰,《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核心期刊),2016年第2期。
3、《利奧塔的“異識”論》,獨撰,《哲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一類A期刊,CSSCI核心期刊),2015年第8期。
4、《福柯三角:知識-主體-權力》,獨撰,《現代哲學》(CSSCI核心期刊),2013年第5期。
5、“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In Major Theorist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e. 朱望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6、《文學理論在美國大學的三種傳播模式》,獨撰,《外國文學》(CSSCI核心期刊),2013年第4期。
7、《異教主義的公正遊戲》,獨撰,《現代哲學》(CSSCI核心期刊),2011年第5期。
8、《後現代:狀況,抑或實驗精神?——從利奧塔的 〈後現代狀況〉解讀“後現代”的兩重含義》,獨撰,《外國文學》(CSSCI核心期刊),2010第1期。
9、《通往崇高的先鋒美學》,獨撰,《哲學動態》(CSSCI核心期刊),2009第11期。
10、《從“歷史先天”來看福柯的考古學》,獨撰,《現代哲學》(CSSCI核心期刊),2006年第2期。
11、《阿爾杜塞的意識形態觀》,獨撰,《開放時代》(CSSCI核心期刊),2001年第8期。

譯文

1、《理論在當下的痕跡》,作者喬納森·卡勒,《外國文學》,2011年第1期。
2、《鏡中的面孔:當代小說中距離的消蝕》,作者迪克斯坦,收錄於文集《途中的鏡子》,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4月,p.220-238。
3、《普通人:卡弗、福特和藍領現實主義》,作者迪克斯坦,收錄於文集《途中的鏡子》,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4月,p.239-249。

會議論文

1、《利奧塔的語用學》,2015年5月華南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研討會(2015)”。
2、《利奧塔的“異識”和“語位”政治學》,201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法國哲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谷圍論壇“法國哲學中的差異問題”。
3、《文學理論的困境及出路》,2011年11月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第二屆年會。

教材編撰

英文教材《現代西方文化名家》,北京大學出版社,撰寫Michel Foucault一章,2014年3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