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城

呂思城,字仲實(1293———1357),山西平定人。泰定元年中進士,後擢升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及編修。順帝初,拜監察御史、侍御史、集賢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湖廣參政、中書參知政事、左丞轉御史中丞等職。有《介軒集》、《兩漢通紀》、《正典舉要》、《嶺南集》等著作傳世。他性情剛直、體察民情、秉公辦事,倡導破除迷信,不畏權勢,直言進諫。在任翰林院期間,曾總裁宋、遼、金三史,病逝後贈齊國公,謚忠肅。

基本介紹

  • 本名:呂思城
  • 字號:字仲實
  • 出生地:山西平定
  • 出生時間:1293
  • 去世時間:1357
宋初,繼全國的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之後,北宋末年在平定州城西南八里,山明水秀的冠山上建起了“冠山精舍”,書院屬民間私辦。元初,中書左丞呂思城父祖數世讀書於此。元代,在“冠山精舍”的基礎上,擴建為“呂公書院”(呂公即呂思城),亦稱“冠山書院”,成為山西顯赫一時的最大書院。
“呂公書院”雖系官辦,但實成於呂思城之手,因而得名。志載:左丞呂思城,以元世祖“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化之所”立書院令,並奏請賜額,造燕居殿,設宣聖孔夫子肖像,以顏子與曾子配祭,另築會經堂,以及德本、行源齋舍,書院藏御賜經籍、圖書萬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