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坊村(連城縣廟前鎮南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坊村,坐落在連城縣廟前鎮南部,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全縣最大的革命基點村。靠319國道1公里,贛龍鐵路由村東部經過,離贛龍鐵路新泉貨運站12公里,至冠豸山火車站25公里,距冠豸山飛機場50公里,與鎮所在地僅一河相隔的行政村,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全縣最大的革命基點村。

全村共有人口1876人,420餘戶,12個村民小組,以前設有一所完小,在校學生200餘人,但隨著學生人數的減少,造成了師資力量的浪費,2008年以後,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都遷到鎮上國小就讀,村里國小只保留一二年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呂坊村
  • 外文名稱:Lu fang village,
  • 地理位置:餘干縣連城縣廟前鎮南部
  • 人口:1876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歷史沿革,解放前,新農村建設,自然資源,旅遊景點,礦產資源,

歷史沿革

解放前

該村自大革命時期以來,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大革命時期,革命先烈為了推翻“三座大山”前赴後繼,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總計有29名革命烈士,老紅軍、游擊隊員25人,共組織了7—14歲兒童團員60多人,15—24少先隊員70餘人,為解放全中國,為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解放前村民生活光靠租種地主土地,長年累月辛勤勞動,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牛馬生活。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民眾當家作主,激發廣大民眾熱情,推廣科學種田,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以後,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如今的村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解決住房問題,建了不少新房,以前泥濘的村道,現在已建成寬敞的水泥路,腳踏車、機車、電話、電視進入農戶家,代表、告別過去無燈光照明的歷史,每當夜幕降臨,全村燈火通明,一片繁榮景象。

新農村建設

由於上級關懷,2006年,將該村列入全省百個試點村的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新原村道進行擴建,改水、改廁,建立垃圾中轉站,專人負責清理,使村容村貌得到進一步改善,2001年龍巖市愛國衛生委員會授予“衛生村”,2003年龍巖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授予“文明村”,2006年連城縣社會綜合治安委員會授予“平安村”;2006年中共連城縣委、連城縣人民政府授予“2001—2005年縣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福建省司法廳、福建省民政廳2005年9月授予“全省民主法制示範村”。
今後為了提高廣大村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抓好產業調整結構,充分發揮積極性,抓好茶葉的改造、擴種,引進新產品,學習先進的加工技術,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今後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自然資源

旅遊景點

村內有古街,原來是龍巖到連城的交通要道,至今路上還留下運貨獨輪車的車轍。呂坊村歷史名人有陳氏福公,是清朝年間一位清政廉潔的江西餘干縣正堂。
呂坊有遠近聞名的有500多年歷史的朝天岩寺廟,建在雄偉壯觀的山頭上,站在庵門口,登高望遠,美不勝收。每天朝神拜廟著川流不息,整天香菸繚繞。還有450餘年歷史的司前庵,整個地形像獅形,門前一馬平川,山清水秀。都是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礦產資源

呂坊村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錳、煤、鉛鋅、鉬等多種礦產品,尤其是錳礦資源,品位及成分位居全國前列。呂坊村特色產業主要有純天然綠茶、恭城圓柿、蜜桔等,已有一定規模,暢銷八閩大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