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法弟

吳法弟(1916年-1934年),男,曾名吳雄,福建省柘洋(今柘榮縣)黃柏鄉下石村下坪人。

1916年10月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5歲時因生活貧困被迫當兵,曾在國民黨駐賽岐海軍教導團任過排長之職。1931年在馬立峰的引導下參加革命鬥爭,193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5月14日在攻打福鼎縣秦嶼鎮的戰鬥中身先士卒,在突擊敵軍機槍陣地時不幸中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法弟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34年
  • 籍貫:福建省柘洋(今柘榮縣)
人物生平,犧牲情況,

人物生平

1916年10月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
15歲時因生活貧困被迫當兵,曾在國民黨駐賽岐海軍教導團任過排長之職。
1931年在馬立峰的引導下參加革命鬥爭,193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後,在福安縣溪柄一帶積極參加農民“五抗”(抗糧抗租抗捐抗稅抗債)鬥爭和中共福安縣委組織的“五一暴動”、“八一暴動”和“溪柄暴動”。
1932年7月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一支隊軍事教官,注重部隊軍事訓練,培養了一批“神槍手”,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是年9月參加福安縣藍田暴動,化裝成國民黨警察帶領戰士摸入反動民團據點消滅了敵人。隨後在攻打福安縣溪尾的戰鬥中率先衝進敵民團團部,擊斃敵民團團長。此後,隨部轉戰壽寧、周寧、福鼎、霞浦等地,打擊反動民團,發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
1933年底深入福安重鎮賽岐分化敵軍,實現了黨組織制定的攆走敵海軍、拖住民團、繳其槍枝的計畫,使紅軍游擊隊於1934年1月1日不費一槍一彈占領賽岐,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開創了閩東地區土地革命鬥爭新局面。
1934年1月5日隨部改編為工農紅軍,歷任閩東紅軍獨立二團連長、營長,於同年2月率部圍攻霞浦縣城。是年4月,相繼殲滅霞浦縣西家宅、寧德縣龜山、官嶺和福安縣西隱等地的反動大刀會,並擊潰了國民黨軍教導團和反動民團的“圍剿”。

犧牲情況

1934年5月14日在攻打福鼎縣秦嶼鎮的戰鬥中身先士卒,在突擊敵軍機槍陣地時不幸中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