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塘鐵中

向塘鐵中現更名為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向塘鐵中
  • 簡稱: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
學校簡介,詳細介紹,

學校簡介

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前身是南昌鐵路局向塘鐵路職工子弟中學,是為適應鐵路運輸生產創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學。學校於1953年開始國小招生。1960年正式定名為向塘鐵路職工子弟國小,附設國中部。1965年9月,中學部與國小分開,更名為向塘鐵路職工子弟初級中學。1972年1月升格為完全中學。2004年移交到南昌市教育局,成為教育局管理的市屬學校。學校由創建時的一個教學班,發展成為具有國中、高中、職業中專,設施完備、師資結構合理、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完整、教育功能完備的全日制普通中學。教職工由建校時的幾人,發展到移交時的73人。其中高級教師20人,中級職稱教師33人。湧現出全國優秀教師、鐵道部勞模曾仲連,博士、教授、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有等專家級人才及一批省市優秀教師。 學校奉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理念,傳承“團結、刻苦、求實、創新”學校文化,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征程中不斷發展壯大,為鐵路建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學校為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按上級要求設定了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教科處、總務處、綜治辦、團委等職能機構。

詳細介紹

學校領導班子現有3人。由高級教師馬春勝校長主持學校黨務和行政全面工作。高級教師、副校長彭仁亮分管綜治、後勤工作,高級教師、副校長朱曄分管教育教學工作。
學校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廣大教職工,在南昌鐵路局、南昌市教育局的大力關懷扶植下,艱苦奮鬥,努力自我完善和發展。在校園規劃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既注重綠色文化,更關注最佳化人文環境。雕塑的造型、樹木的選擇、假山的設計、長廊的位置、牆體的裝飾、標語字畫的安排,力求凸顯人文性、教育性、藝術性,發揮審美和教育功能,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
學校校園占地5公頃,建築面積10640平方米。校園建築布局錯落有致,曲徑通幽,綠樹成蔭,鬱鬱蔥蔥,滿眼綠色,生機盎然。
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先後興建了12棟教學和生活用房,新建了五個籃球場,建造了兩處綠化景觀帶,新建了2個可視語音教室、2個電腦教室,一個多媒體教室;改造了原行政辦公樓、物理生物和化學實驗室、大禮堂、學生食堂、宿舍、浴室、400米標準跑道的運動場;增設了校園網、安全監控等設施。
學校依據法律法規,努力構建制度文化。通過學習、借鑑、傳承、創新,建立和完善了《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章程》。《章程》涵蓋了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總務後勤管理、安全及衛生保健、章程修改等方面。確保了教育教學的有序、可控、創新、高效,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學校重視教育的全面性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執行上級教育計畫,落實課程計畫。同時還每年舉行一次“藝術節”、“體育節”、“田徑運動會”;定期進行手抄報、黑板報、手工製作、學科性比賽,創設學生活動和成長的平台。學生的衛生健康、出行安全,均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
致力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領導班子努力創造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觀摩、研究的條件。組織校本學習,汲取新鮮經驗;開展課題研究,探究教育教學科學規律;加強校本培訓和遠程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水平;專注課堂等教學過程的研究實踐,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創建青年教師成就事業的理想平台,在南昌市第五屆青年教師“園丁杯教學競賽”中,我校參賽選手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2人,三等獎9人。
幾十年來,學校堅定“人民滿意”的辦學宗旨,培養了劉挺軍、鄧鹿兵、周雯、何俊等幾百名學生先後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本科院校, 向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了幾千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周雯、何俊同學在2000年和2001年連續考入北京大學,何俊、施嶸同學2001年高考在南昌縣眾多優秀學生中脫穎而出,列理科第一、文科第二,在當地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周李、萬金、王旭、彭樂晨、周帆、朱知松等一大批學生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學科競賽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累累碩果,獲得社會和家長的好評,產生了良好社會效益。
學校多次獲得南昌市普通教育“教學質量目標管理獎”,南昌市“職業教育目標考評三等獎”;南昌市教育系統“治安消防先進單位”,南昌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校園”,南昌市“國防教育普(職)高中組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 “人民滿意學校”,2007年被授予“依法治校示範校”稱號。
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工,將繼續聚精會神辦教育 一心一意謀發展,創辦和諧穩定、與時俱進、家長放心、學生舒心的學校。
學校校址在南昌縣向塘鎮民主街,位於京九、滬昆鐵路交匯處,有公車直達,交通便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