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御史石牌坊

石牌坊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常用以表彰文績武功或忠教節義典型的一種建築。過去清遠城曾立有不少,名御史牌坊就是其中為近人熟知的一座。該牌坊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是為表彰邑人先達郭儀長郭見晟的事跡而建立的。

郭長義,痛失愛侄,牌坊簡介,

郭長義

郭儀長,字震元,號豫堂。清城下廓后街人。清乾隆四十八年舉人,初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嘉慶年間出任江西道監察御史,兼江南道監察御史和浙江道監察御史。誥授中憲大夫,秩至四品。為官清正,勤於職守。常因曹務繁冗而戴星出入。他經過調查研究,提出過大量切中時弊的奏疏,如禁止非法貿易、加強海防、整飭吏治、嚴辦械鬥、制定解餉收兌條例、禁止士兵侵擾民眾等等,都為朝廷所接納。輯有《郭儀長奏疏》乙卷。他關心公益事業,家鄉賑災、辦學、修橋等,多曾得力於他。他又以助人為樂,“凡同鄉死喪而無歸者,必為經紀其事”。又曾慨然收養一名官吏的遺孤,助其讀書成材。在京城和鄉里傳為佳話。
名御史石牌坊

痛失愛侄

郭見晟郭儀長的侄兒,父母早喪。儀長視其如親子,把他帶在身邊,悉心培養。見晟天資聰慧,又刻苦好學。乾隆五十九年中式鄉試,敕授揀選知縣,這時他才二十一歲。可惜他體質較弱,嘉慶四年參加會試後染病,次年不幸在京城逝世,享年二十七歲。
郭儀長痛失愛侄,次日便告假回鄉修墓。離京之時,嘉慶皇帝特地賜給他坊架銀一筆,讓他在故鄉建立旌坊。他回鄉三年後,才把牌坊建起來。

牌坊簡介

牌坊位於清城南門街內,用麻石構建。坊額正面雕:“名御史”,背面雕:“奕世勛名”。在它的北邊約二十餘米外,還有紀念明代兵部主事朱璧、知縣朱琳公孫的科第名賢坊。前人有詩曰:“南門直上署前街,朱郭旌坊相逮排”。即說此二坊也。名御史牌坊至建國初年尚立原址。一九五八年,因街道擴建被補拆毀。石料被運至當時新僻建的中山公園內,準備在那裡重建。後因坊額斷裂,牌坊未能豎立起來。一九九五年,市園林管理處將其收到市博物館記憶體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