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讀音是 tóng liú hé w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污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出自 《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流合污
  • 出處: 《孟子·盡心下》
  • 【發 音】:( tóng liú hé wū )
  • 【詞性】貶義詞
  • 解釋: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
出處,典 故,詞語辨析,用法,

出處

【原句】
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文】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 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 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譯文】
孟子說:“(這種人,)要批評他,卻舉不出具體事來;要指責他,卻又覺得沒什麼能指責的;和頹靡的習俗、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平時似乎忠厚老實,行為似乎很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他也自認為不錯,但是卻不能同他一起學習堯舜之道,所以說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說過,要憎惡似是而非的東西:憎惡莠草,是怕它淆亂禾苗;憎惡歪才,是怕它淆亂了義;憎惡能說會道,是怕它淆亂信實;憎惡鄭國音樂,是怕它淆亂雅樂;憎惡紫色,是怕它淆亂了大紅色;憎惡鄉原,是怕他淆亂了道德。君子是要回復到正道罷了。正道的形象樹端正了,百姓就會奮發振作;百姓奮發振作,就不會有邪惡了。”

典 故

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學生萬章談起:孔子很厭惡那些八面玲攏,慣會奉承討好的人。這種人雖然在鄉里被稱作好人,但實際上是言行不符、偽善欺世的偽君子,是道德的破壞分子。萬章問道:“慨然人們都稱他們是好人,他們自己也處處表現出是個老好人,為什麼孔子還要稱之為道德敗壞者呢?”孟子答道:“這種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對世俗的不合理現象只會附和),看似好人,實際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簡化為“同流合污”。

詞語辨析

《同流合污》王建峰 繪製《同流合污》王建峰 繪製
詞性:貶義詞
示 例:巴金《雪》第十章:“至少我不能助桀為惡,我不能~!”文心海洋《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 袁可立微微一笑,大有深意的對楊太曦道:‘伯雄來日方長,切忌同流合污,毀了自己的前程啊!’”
歇後語: 馬桶倒進臭水溝;陽溝並進陰溝里。
燈 謎: 同流合污(打一字) 謎底:虧
英語翻譯: go along with sb. in his evil deeds
俄語翻譯:стать сообщником в грязных делáх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