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隸屬於吉林省文化廳,擔負吉林省境內文物遺存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科研單位,現有職工50人。目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辦公房舍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隸屬:吉林省文化廳
  • 現有職工:50人
  • 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
機構介紹,研究成果,獲得榮譽,

機構介紹

作為全面負責吉林省境內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唯一科研單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始終把文物普查調查與保護管理,以及文物遺存的考古發掘、科學研究,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作為自己的工作職責、科研基點。

研究成果

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編纂的吉林省47個市縣的48部文物志於1988年全部出齊,使吉林省成為我國率先完成所轄市縣均已編成文物志的省份。在市、縣文物志基礎上編寫的《吉林省志·文物卷》1991年出版,該書於1993年9月,被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評選為“全國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首次評選一等獎”。按國家文物局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的工作部署,199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了《中國文物地圖集·吉林分冊》,1995年12月,此書榮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高句麗、渤海考古已經完成了八部專著和兩部譯著,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了31期的《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介紹翻譯了大量日本、朝鮮、韓國、俄羅斯學者有關高句麗、渤海研究的著述。

獲得榮譽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的科研工作所涉及的學術課題已經成為探索東北亞考古學文化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化市萬發撥子遺址發掘被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評審委員會評為“1996—1998年度田野考古獎三等獎”這也是此次評獎中東北地區田野發掘獲得的唯一獎項,同時入選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則於1985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先進集體”,1998年被中國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