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是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首批成立的系之一。該系大部分專業都具有60年左右的歷史,有堅實的辦學基礎,其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專業基礎厚,師資力量強,教學管理規範。依託合肥工業大學堅實的辦學積累,以及新的辦學模式探索和實踐,必將在新的辦學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機械工程系
  • 外文名: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ancheng Campus
  • 地點:中國安徽省宣城市
  • 成立日期:2012年
  •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薰化路301號
學科介紹,專業方向,

學科介紹

校區形成新的該系2015年招生專業包括:機械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製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依託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該學院目前設定7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點、4個高校教師系列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還建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另有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專業方向

機械工程專業為我校創辦最早的專業之一,也是目前學校規模最大的專業。目前本專業依託的一級學科“機械工程”為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二級學科中“機械設計及理論”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並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將掌握較為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充分的實踐技能,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在現代製造業領域從事產品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新能力強。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工程機械、機電傳動控制、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的企業或科研單位從事工程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授予權。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在原機械設計及製造、機制工藝及設備、機械電子工程等3個專業的基礎上經國家專業目錄調整於1999年建立的。專業於2009年通過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並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將掌握較為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充分的實踐技能,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在現代製造業領域從事產品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後力強勁。學生知識面寬,基礎厚實,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能主動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需要。
專業特色:將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與機械學科知識相結合;培養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機電傳動控制、工程材料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實踐環節:工程訓練、階段性生產實習、工程師基礎訓練、畢業設計。目前的實習基地簽約企業有40餘個,能夠確保學生實踐環節的正常進行。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的企業或科研單位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權。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方向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一個由機械、化學、電學、能源、信息、材料工程等多個大類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專業,主要涉及將自然界的各種物質通過化學、物理處理製成產品的過程中用於傳熱、傳質、化學反應及輸送所需的先進裝備與控制技術。
專業特色:口徑寬、覆蓋面廣、工程特色顯著、適應性強。專業覆蓋“過程”、“裝備”、“控制”等工業領域。支撐“過程”的主要學科是“化學工程與技術”,支撐“裝備”的主要學科是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支撐“控制”的主要學科是控制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機械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材料與加工學、化學、化學工程和工藝學、信息技術學科等。
培養目標:以過程工業為研究和服務對象,具有多學科綜合、集成、滲透和互為依託的特徵。培養能夠從事化工、石油、製藥、環保、能源、機電等領域中的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和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畢業生知識面廣、工作能力和就業適應性強,可以從事石油化工、能源、動力、環保、輕工、食品、醫藥、製冷空調、過程裝備控制及其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運行和組織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本專業具有“環保裝備與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方向
能源動力工程專業包括熱力發動機和製冷與低溫技術兩個方向,屬於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現有兩個二級學科(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與低溫工程),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按照學校的部署,宣城校區以製冷與低溫工程專業方向為主。製冷與低溫技術方向擁有安徽省低溫與製冷技術重點實驗室,是中國汽車空調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安徽製冷學會理事單位。
培養目標:從事熱能與動力機械及工程(包括熱力發動機與製冷低溫技術)設計、研究、開發、製造、管理和運營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雙語)、製冷壓縮機、製冷原理、空氣調節、能源與動力機械測試技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適用性強,就業面廣。畢業生可以在與製冷與低溫、空氣調節、車輛工程等有關的大中型企業、高校、研究所等部門從事產品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或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社會聲譽高,近幾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8%以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方向
本專業是以成形技術為手段、材料為加工對象、過程控制為質量保證措施、獲得精密產品形狀和優良材料組織性能為目的的工科專業,研究和教學內容涵蓋了金屬液態成型、塑性成形、連線成形、塑膠成型、模具設計與製造等多個領域,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力學、機械、電子、計算機套用和控制技術等學科交叉滲透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學科。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測試技術、數位化成形仿真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將在機械、汽車、電子、通訊、化工、交通、冶金、航空航天、能源、建築、輕工等行業和領域中作為工程師從事設計、技術和生產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別是在高性能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納米材料、陶瓷材料等新材料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與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具備從事新材料研究基礎的高級研究人才。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現代分析測試方法、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藝、材料熱處理及工藝、複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面工程、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套用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面向新材料、機械、汽車、航空航天、冶金、化工、能源、電子信息、計算機、通訊、環境、醫療、儀器儀表等行業,可從事材料領域研發、技術和生產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方向
本專業以高性能結構與功能陶瓷材料、納米及粉體材料及製品、各種光電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的設計、研製與套用研究為目標,培養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別是新型無機功能材料、粉體材料與粉末冶金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與產品開發、質量控制和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無機材料工藝學、粉體工程、材料分析測試、材料物理性能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等部門從事新型陶瓷、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光電材料、粉體與粉末冶金、納米材料與器件等的科研、生產及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教學及相關管理方面的工作,還可在在機械、電力電子、冶金、化工、建築及新能源等領域從事相關技術工作。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方向
2010年“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該專業涉及與新能源相關的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及器件的設計、製備技術與工藝、性能、套用等。專業特色是:採用粉末原料,通過先進的製備技術生產各種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燃料電池材料、特種電工電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並進行套用開發研究。
培養目標:適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加工製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從事科研、技術與產品開發、生產管理等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固體物理學、材料科學基礎、無機材料合成與製備、新能源器件工藝原理、鋰離子電池原理與工藝、太陽能電池原理與工藝、燃料電池原理與技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