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賦的美學思想與地域文化心態

司馬相如賦的美學思想與地域文化心態

《司馬相如賦的美學思想與地域文化心態》是2004年華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天道。

基本介紹

  • 書名:司馬相如賦的美學思想與地域文化心態
  • 作者:李天道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
  • 裝幀:其它
  • 印刷時間:2006年2月1日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他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讚嘆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將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放在一起作專節介紹,並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相如還充分地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並通過自己的辭賦創作實踐和有關辭賦創作的論述,對辭賦創作的審美創作與表現過程進行了不少探索,看似隻言片語,但與其具體賦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學思想相結合,仍可看出他對賦的不少見解。他已經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辭賦創作主張。從現代美學的領域,對其辭賦美學思想進行闡釋,無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作者簡介

李天道,1951年生,男,四川彭州市人,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學學會秘書長、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員;高校美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美學學會美育研究會理事。多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教書,教過預科生、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科研方面,研究方向為美學、美育學、中西比較美學、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論以及中國文化。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學術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並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學的當代意義》、《中國古代人生美學》、《古代文論與美學研究》、《當代中國傳統美學研究》(主編之一)、《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概要》(合著)、《中國古代審美心理學論綱》(二人合著)、《文心雕龍審美心理學》、《中國美學體系論》(三人合著)、《審美與生存——中國傳統美學的人生意蘊及其現代意義》(副主編)、《唐人的詩歌理論》、《晏子春秋與現代人格》、《惠能評傳》、《坐擁天下:康熙》、《漫談金庸小說的俠客典型》、《普利茲新聞獎名篇快讀》、《世界著名戰地記者經典報導》等專著多本。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四次,四川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一次;獲青海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一次。

作品目錄

緒論:司馬相如辭賦美學思想的現代闡釋
第一章 “博學綜理”:審美主體修養論
第一節 “洞明字學”
第二節 趣幽旨深
第三節 閱歷豐富
第四節 “博學於文”
第五節 “讀萬卷書,以養胸次”
第二章 “得之於內”:審美構思特徵論
第一節 “得之於內”與“自得”
第二節 “得之於內”與自然而然
第三節 “得之於內”與“自創”
第四節 “得之於內”與自創作精神
第五節 “得之於內”與“自娛”
第六節 “得之於內”與個人主義文學精神
第七節 “得之於內”與理性意識的覺醒
第八節 “得之於內”與個性化追求
第九節 “得之於內”與生命體驗
第十節 “得之於內”說與巴蜀地域文化
第三章 “苞括宇宙,總覽人物”:審美想像論之一
第一節 “假稱珍怪,以為潤色”
第二節 心物交融,形神相徹
第三節 下長萬物,上參天地
第四節 體物寫志,神與物游
第五節 思接千載,聯類不窮
第四章 “憑虛構像、架虛行危”:審美想像論之二
第一節 憑虛構象,氣號凌雲
第二節 架虛行危,凌虛翱翔
第三節 有無相生,摶虛成實
第四節 “架虛行危”與黃老仙人觀念
第五節 “架虛行色”說的現代解讀
第五章 “忽然如睡,煥然而興”:審美靈感論
第一節 神遊式的超越
第二節 “煥然而興”的審美表現特徵
第三節 “煥然而興”說產生的條伯及培養途徑
第六章 “弘麗溫雅”:司馬相如賦的審美精神
第七章 “曲終奏雅”:審美價值論
第八章 中國地域文化與司馬相如辭賦的藝術精神
第九章 巴蜀地域文化與司馬相如辭賦的藝術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