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史志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史志宏,男,1949年出生於北京市。文革中在一家街道工廠當鉗工。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次年考為歷史系明清史專業研究生,1982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志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49
  • 性別:男
簡介,學術專著,學術論文,

簡介

史志宏,男,1949年出生於北京市。文革中在一家街道工廠當鉗工。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次年考為歷史系明清史專業研究生,1982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北大畢業後,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二年。1985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學習,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4-12月獲英國學術院王寬誠獎學金資助,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當代中國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1997年2-10月、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在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作訪問學者並從事合作研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史志宏史志宏

學術專著

1. 《清代前期的小農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2. 《清代戶部銀庫收支和庫存統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3. 《晚清財政:1851~1894》(與徐毅合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4、《中國經濟發展史》第三冊(明清卷),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5、《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四卷,參加部分章節撰寫,齊魯書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
6、《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參加部分章節撰寫,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7、 《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參加部分章節撰寫,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

學術論文

1.《〈高麗史〉中關於斡都里的記載》,載《北京大學學報》1980年6期
2.《山西省地丁合一完成的年代》,載《清史論叢》第3輯,1982年
3.《〈辭海〉、〈政治經濟學辭典〉'攤丁入地'條訂誤三則》,載《中國歷史大辭典通訊》1982年4期
4.《清代的'荒政'措施》,載《中國歷史大辭典通訊》1983年2期
5.《從獲鹿縣審冊看清代前期的土地集中和攤丁入地改革》,載《河北大學學報》1984年1期
6.《山西攤丁入地若干問題辨析》,載《歷史檔案》1984年3期
7.《清代廢除匠籍制度概述》,載《清史研究通訊》1984年2期
8.《清代黃冊制度和現存清黃冊簡介》,載《中國歷史大辭典通訊》1985年1期
9.《關於攤丁入地評價的幾個問題》,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6年4期
10. 《攤丁入地的過程和各地實施中的特點》,載《平準學刊》第4輯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
11. 《清代前期的耕地面積及糧食產量估計》,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89年2期
12. “The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arly Qing Period(1644-1840)”(比利時魯汶第十屆國際經濟史大會論文),in Akira Hayami & Yoshihiro Tsubouchi eds.,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in Rice Producing Societies: Some Aspects of East Asian Economic History1500-1900.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1990
13. 《關於'清代經濟運作的特點'的思考—與陳春聲、劉志偉同志商榷》,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1年2期
14. 《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與農業發展》,載《古今農業》1992年3期
15. 《清代前期的農業勞動生產率》,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1期
16. “Changes in Landlord Economy in the Early Qing Period of China, 1644-1840”(義大利米蘭第十一屆國際經濟史大會論文),in A.J.H. Latham & H.Kawakatsu eds., The Evolving Structure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System since 170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University Bocconi, Milan: 1994
17. 《清代前期財政概述》,載《紀念商鴻逵教授逝世十周年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8. “A Lost Chance: Analysis of Qing Dynasty's Foreign Trade Policy before 1840”,西班牙馬德里第十二屆國際經濟史大會論文,1998年
19. 《論清代的攤丁入地》,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增刊('中國封建地主制經濟'暨慶賀李文治先生九十壽辰專輯)
20.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華北平原農村的土地分配及其變化——以河北省清苑縣4村為例》,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3期
21.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華北平原農村的租佃關係和僱傭關係——以河北省清苑縣4村為例》,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1期
22. 《明及清前期保守主義的海外貿易政策》,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2期
23. 《明及清前期保守主義的海外貿易政策形成的原因及歷史後果》,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4期
24. 《20世紀30、40年代華北平原農村土地以外主要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以河北省清苑縣4村為例》,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年3期
25. “China’s Overseas Trade Policy and Its Historical Results:1522-1840”,in A.J.H.Latham & Heita Kawakatsu eds., Intra-Asian Trade and the World Market .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6
26. 《丁銀之徵與攤丁入地》,載《清史論叢》2007年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27. 《無錫、保定農村調查的歷史及現存無、保資料概況》,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3期
28. 《清鹹豐朝鑄造大錢及發行官票、寶鈔》,載《汪敬虞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29. 《晚清的外債》,載《紀念許大齡教授誕辰八十五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30. 《晚清甲午前的財政規模估計》,中山大學“紀念梁方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經濟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8年11月
31. 《清鹹豐、同治時期的戶部銀庫收支與庫存》,載鄭起東、史建雲主編:《晚清以降的經濟與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32. “Changes of Triditional Fince in the Late Qing’s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1862-1894”(《晚清洋務企業與政府財政:1862-1894》),荷蘭烏德勒支第十五屆世界經濟史大會論文,2009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