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弼(元朝鄂國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史弼(1233一1318),字君佐(若佐),蒙古名塔剌渾,元朝政治人物大臣。

基本介紹

  • 本名:史弼
  • 別稱:塔剌渾
  • 字號:字君佐
    號紫微老人
  • 所處時代:元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蠡州博野
  • 出生時間:1233
  • 去世時間:1318
  • 主要作品:《景行錄》
  • 主要成就:討伐南宋爪哇
簡介,人物生平,史料記載,

簡介

史弼,一名塔刺渾。元蠡州博野北陽莊(屬今河北博野東陽村北陽莊)人,字君佐(或作若佐)。至元十五年(1278),升江淮行中書省參政,歷淮東、浙東宣慰使。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奪職家居,自號紫微老人。後進平章政事。著《景行錄》。
[元]字君佐,號紫微老人,一名塔刺渾,蠡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中統(一二六o至一二六三)末授金符管軍總管,元貞元年(一二九五)同知樞密院事,三年(一二九七)昇平章政事,封鄂國公。年八十六,卒於家。畫師晉人,亦善大字。 《元史本傳》、《書史會要》

人物生平

史弼(1211~1297),字君佐,又名塔剌渾,蠡州博野人。精通蒙古語,膂力過人,曾經舉起四百斤重的石獅子行走數步,又能挽強弓。潼關守將王彥弼非常器重史弼,將他招為女婿,又向左丞相耶律鑄推薦他。史弼隨耶律鑄前往北京,忽必烈的近侍火里台見到他的強弓,告知忽必烈。忽必烈召見史弼,叫他試射遠垛,史弼連發中的,忽必烈立刻賜給他五匹馬,從此對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263年
,史弼受封管軍總管,隨劉整攻宋。進攻襄樊時曾出陣挑戰,射殺兩人,橫刀大呼:“我就是史奉御!”宋軍退卻。1273年,元將分十二路圍樊城,史弼攻東北隅,共攻擊十四晝夜,破城,殺宋將牛都統。襄陽投降後,史弼因功受賜銀、錦衣、金鞍,升懷遠大將軍、副萬戶。隨後跟隨伯顏南征,攻沙洋堡時,被飛箭射中手臂,仍奮戰不止,城破時他袖子裡已經充滿凝固的血液。攻陽羅堡時,伯顏宣布:“先登南岸的人為上功。”史弼率精兵進擊,擊敗宋軍,伯顏登上南岸後,論史弼居功第一,升他為定遠大將軍。元軍攻下鄂州後,進軍至大孤山,突然狂風大作,伯顏命令史弼向大孤山神祈禱,狂風居然立即停止(書上說的,別說我宣揚迷信)。元軍進駐瓜洲,史弼奉命率3000人,在楊子橋要道處建立木堡據守。史弼隨即率數十騎直抵揚州城。手下勸他要小心宋將姜才,史弼說:“我占據揚子橋,這裡是敵人所必爭之地,姜才必然趁我立足未穩來攻,這樣對我才有利。”姜才當夜果然率軍萬餘人來攻,史弼嚴密防守,殺千餘人。姜才退卻,史弼出兵追擊,元將阿術等人也率兵來援,姜才敗退,元軍擒獲宋將張都統。
1276年六月
姜才又率兵夜襲,史弼三戰三勝。天亮後,姜才看見史弼兵少,又率兵圍攻,史弼迎擊,宋軍兩名騎兵用火槍直刺史弼,史弼揮刀砍去,所向披靡,手殺數十人。破圍而出後,宋軍數百騎在後面追趕,史弼殿後,宋軍見到他後不敢進逼。元軍援兵到後,大破宋軍,姜才逃奔泰州。元滅宋後,史弼受封昭勇大將軍、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萬戶。
1280年
史弼討平南康都昌盜賊,只誅殺數十名頭目,赦免了其他所有人,又罷免了江州宣課司對米征的苛捐雜稅。1284年,由於黃華民變和春雨連連的原因,米價暴增,史弼立即發官米十萬石,以低價賣出,上司聽說後想加價,史弼曰:“我不能失信,寧可出我自己的俸祿來補足。”上司沒有辦法,史弼又發出十萬石米,才使百姓免受饑荒之苦。
1289年
討平台州盜賊頭目楊鎮龍。當年冬天,史弼入朝,忽必烈準備出征爪哇,對史弼說:“諸臣里少有我的心腹,我想把爪哇的事務託付給你。”史弼一口答應。1290年,討平處州盜賊。
1292年
受封榮祿大夫、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率亦黑迷失、高興等征爪哇。十二月,史弼以五千人從泉州出發。海上風浪很大,士卒們很多都幾天不能吃飯。元軍一路經過七洲洋、萬里石塘,越過交趾、占城等國,
1293年正月
到達東董西董山、牛崎嶼,進入混沌大洋橄欖嶼,假裡馬答、勾闌等山,駐兵伐木,造小船進入爪哇。當時爪哇與鄰國葛郎關係緊張,爪哇國主哈只葛達那加剌已為葛郎國主哈只葛當所殺,其女婿土罕必闍耶進攻哈只葛當失敗,退保麻喏八歇。聽說史弼來到,遣使歸降並求救。史弼率軍大破葛郎兵。高興說:“瓜哇雖然歸降,但是如果臨時有變,勾結葛郎國,我們就很危險了。”史弼遂分兵三路,自己和高興、亦黑迷失各率一路攻葛郎國。到達答哈城,葛郎兵十餘萬迎敵,自早上至中午,葛郎兵大敗,入城自守,元軍圍城。哈只葛當出降。土罕必闍耶卻於此時突然反叛,進攻元軍。史弼自己斷後,且戰且走,共走了三百里,才得以登船。航行了86日夜,到達泉州,損失了三千餘士兵。雖然奪得很多財物珍寶,但是朝廷仍然因為他損失了很多士兵,處以杖刑十七下、沒收三分之一家產的處罰。
直至1295年
才有大臣上奏,認為他僅以五千人渡海遠征,失敗也情有可原,朝廷才發還了他被沒收的財產,封他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
1297年
昇平章政事,加銀青榮祿大夫,封鄂國公,同年死於家中。

史料記載

史弼,字君佐,一名塔剌渾,蠡州博野人。曾祖彬,有膽勇,太師、國王木華黎兵南下,居民被虜,蠡守閉城自守,彬謂諸子曰:“吾所恃者,郡守也。今棄民自保,吾與其束手以死,曷若死中求生!”乃率鄉人數百家,詣木華黎請降,木華黎書帛為符,遣還。既而州破,獨彬與同降者得免。
弼長通國語,膂力絕人,能挽強弓。里門鑿石為獅,重四百斤,弼舉之,置數步外。潼關守將王彥弼奇其材,妻以女,又薦其材勇於左丞相耶律鑄。弼從鑄往北京,近侍火里台見弼所挽弓,以名聞世祖。召之,試以遠垛,連發中的,令給事左右,賜馬五匹。
中統末,授金符、管軍總管,命從劉整伐宋。攻襄樊,嘗出挑戰,射殺二人,因橫刀呼曰:“我史奉御也!”宋兵卻退。至元十年,諸將分十二道圍樊城,弼攻東北隅,凡十四晝夜,破之,殺其將牛都統。襄陽降,上其功,賜銀及錦衣、金鞍,升懷遠大將軍、副萬戶。遂從丞相伯顏南征,攻沙洋堡,飛矢中臂,城拔,凝血盈袖。事聞,賜金虎符。軍至陽羅堡,伯顏誓眾曰:“先登南岸者為上功。”弼率健卒直前,宋兵逆戰,奮呼擊走之,伯顏登南岸,論弼功第一,進定遠大將軍。鄂州平,進軍而東,至大孤山,風大作,伯顏命弼禱於大孤山神,風立止。兵駐瓜洲,阿塔海言:“楊子橋乃揚州出入之道,宜立堡,選驍將守之。”伯顏授弼三千人,立木堡,據其地。弼遽以數十騎抵揚州城。或止之曰:“宋將姜才倔強,未可易出。”弼曰:”吾柵揚子橋,據其所必爭之地,才乘未固,必來攻我,則我之利也。”才果以萬眾乘夜來攻,人挾束薪填塹,弼戒軍中無嘩,俟其至,下櫑木,發炮石擊之,殺千餘人。才乃退,弼出兵擊之,會相威、阿術兵繼至,大戰,才敗走,擒其將張都統。十三年六月,才復以兵夜至,弼三戰三勝。天明,才見弼兵少,進迫圍弼,弼復奮擊之,騎士二人挾火槍刺弼,弼揮刀御之,左右皆仆,手刃數十百人。及出圍,追者尚數百騎,弼殿後,敵不敢近。會援兵至,大破之,才奔泰州。及守將朱煥以揚州降,使麥術受其降於南門外,而弼從數騎,由保城入揚州,出南門,與之會,以示不疑。制授昭勇大將軍、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萬戶。冬,遷黃州等路宣慰使。
十五年,入朝,升中奉大夫、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行黃州等路宣慰使。盜起淮西司空山,弼平之。十七年,南康都昌盜起,弼往討,誅其親黨數十人,脅從者宥之。江州宣課司稅及民米,米商避去,民皆閉門罷市,弼立罷之。十九年,改浙西宣慰使。二十一年,黃華反建寧,春復霖雨,米價踴貴,弼即發米十萬石,平價糶之,而後聞於省。省臣欲增其價,弼曰:“吾不可失信,寧輟吾俸以足之。”省不能奪,益出十萬石,民得不飢。改淮東宣慰使。弼凡三官揚州,人喜,刻石頌之,號《三至碑》。遷僉書沿江行樞密院事,鎮建康。
二十六年,平台州盜楊鎮龍,拜尚書左丞,行淮東宣慰使。冬,入朝,時世祖欲征爪哇,謂弼曰:“諸臣為吾腹心者少,欲以爪哇事付汝。”對曰:“陛下命臣,臣何敢自愛!”二十七年,遙授尚書省左丞,行浙東宣慰使,平處州盜。二十九年,拜榮祿大夫、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往征爪哇,以亦黑迷失、高興副之,付金符百五十、幣帛各二百,以待有功。十二月,弼以五千人合諸軍,發泉州。風急濤涌,舟掀簸,士卒皆數日不能食。過七洲洋、萬里石塘,歷交趾、占城界,明年正月,至東董西董山、牛崎嶼,入混沌大洋橄欖嶼,假裡馬答、勾闌等山,駐兵伐木,造小舟以入。時爪哇與鄰國葛郎構怨,爪哇主哈只葛達那加剌已為葛郎主哈只葛當所殺,其婿土罕必闍耶攻哈只葛當,不勝,退保麻喏八歇。聞弼等至,遣使以其國山川、戶口及葛郎國地圖迎降,求救。弼與諸將進擊葛郎兵,大破之,哈只葛當走歸國。高興言:“瓜哇雖降,倘中變,與葛郎合,則孤軍懸絕,事不可測。”弼遂分兵三道,與興及亦黑迷失各將一道,攻葛郎。至答哈城,葛郎兵十餘萬迎敵,自旦至午,葛郎兵敗,入城自守,遂圍之。哈只葛當出降,並取其妻子官屬以歸。土罕必闍耶乞歸易降表,及所藏珍寶入朝,弼與亦黑迷失許之,遣萬戶擔只不丁、甘州不花以兵二百人護之還國。土罕必闍耶於道殺二人以叛,乘軍還,夾路攘奪。弼自斷後,且戰且行,行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八日夜,達泉州,士卒死者三千餘人。有司數其俘獲金寶香布等,直五十餘萬,又以沒理國所上金字表及金銀犀象等物進,事具高興及爪哇國傳。於是朝廷以其亡失多,杖十七,沒家貲三之一。
元貞元年,起同知樞密院事,月兒魯奏:“弼等以五千人,渡海二十五萬里,入近代未嘗至之國,俘其王及諭降傍近小國,宜加矜憐。”遂詔以所籍還之,拜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三年,昇平章政事,加銀青榮祿大夫,封鄂國公。卒於家,年八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