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公塔

史公塔

北壇塔,又名史公塔,清乾隆十三年(1748)為介休人紀念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任介休縣知縣史記事興學賑饑而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史公塔
  • 地理位置:山西省中南部介休市北河沿街北端
  • 又名北壇塔
  • 修建時間:乾隆十三年(1748)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塔頂長有銀杏樹,每逢有銀杏墜地,人們視之為仙物,爭先撿吃。塔後有勝因寺,塔前有小亭、水池、綠柳。近年塔周修建了北壇公園。
史公名記事,字義伯。明萬曆年間進士,陝西渭南縣人。萬曆二十四年任介休知縣。在任四年,帶領民眾修渠鑿井,整頓水規,建立學館,親臨授課。大旱之年,捐出自己的俸祿,動員富戶出糧賑濟災民。由於他曾有意在“城外西北角建一塔可壯形勢”但沒有來得及實施,一百五十多年後,當地人思史公之德,集資建塔以示紀念。
史公塔史公塔
史公在介期間,因見當地人過於奢華,崇敬佛教,市利而少知教子,開辦發旨在正風和育人的育才館,親自編寫刊刻了《正俗》、《訓蒙》、《四禮輯要》、《五刑化愚圖》等通俗教材發動社會興學集資。由史公創建的綿山書院從明萬曆年一直辦到清未,於1902年改為介休高等國小堂。

主要景點

位於山西省中南部介休市北河沿街北端。具體介紹
為一座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塔建35米,塔剎、覆盆飾以黃綠兩色琉璃,外觀雄渾秀麗,金碧輝煌。塔西每層四面開磚券窗戶,有木梯、台階可登頂遠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