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埔陳氏家祠

台灣新埔陳氏家祠

陳氏家祠簡稱陳家祠,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中國祠堂建築,屬於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居新埔正街。五分埔貢生陳朝綱建於同治七年,同治十年竣工,費資六千餘元。坪數約一百九十五坪,所屬田產地產無數。宗祠是凝聚中華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新埔陳氏家祠
  • 簡稱:陳家祠
  • 位居:新埔正街
  • 建於:同治七年
由來,構造,

由來

查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為大墾戶,兼朝議大夫,四品貢生,甚多平埔族及單身羅漢,因避清吏苛捐雜稅,寄田陳朝綱名下,死後無嗣無後,其產遂為陳朝綱所有,陳朝綱乃建祠已安其靈,故新埔陳家祠,又名「百姓陳家祠」,其用意亦在保佑非陳姓者,其祠設有管理委員,組織龐大,廣達數鄉鎮,現主任委員為陳光平。
陳家祠為新埔極古之家祠。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火燒新埔,陳家祠焚毀大半。三年後,陳朝綱與同宗又耗資一萬予以重建,明治三十四年竣工,又三年後,陳朝綱去世。

構造

陳家祠矗立新埔街內,四周高樓之下,古色綠意盎然,且殿前有宮牆,天井、廣場。陳家祠之結構空間,已在新埔街少有。該祠前殿內地版為六角形紅方磚,鹹豐年間,運自大陸,古色古香。卷軒棚抖拱,下飾木雕龍頭與三支彩色亮麗反鉤之吊筒,下飾木雕龍頭,細看大有內容。
全祠采二進落,與文昌祠、廣和宮、媽祖廟同。全祠主色為青灰色,無金碧輝煌,琉璃紅牆之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