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竹軒

可竹軒

可竹軒位於武漢東湖風景區聽濤景區內,始建於1958年。可竹軒為19世紀80年代修復的單層飛檐、碧瓦素牆建築眼前。

宋代蘇軾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可竹軒就是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個寓意而建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竹軒
  • 位置:武漢東湖風景區聽濤景區 
  • 始建 時間: 1958年
  • 相關記載:《於潛僧綠筠軒》
概述,景點陳設,

概述

可竹軒前以翠竹擁明軒而名,今為舉辦花展所在。由東端台階上行,有玲瓏小亭。其西有寬敞庭院,庭院的一側為蒼柏園。
院內廳、堂、廊、亭,或九脊頂,或攢尖頂,流金飛碧,造型各異,布局精緻。綴以山石花木,益顯多姿多彩。院後,梧桂松竹,簇擁叢聚;阜南,寓言組雕,亭亭卓立。身臨其境,爽心愜意。

景點陳設

可竹軒園內的蒼柏園是紀念著名愛國人士、實業家周蒼柏先生修建的,是聽濤景區最珍貴的景點之一。蒼柏園對外開放景點為:海光農圃牌坊、周母桂花林及一組青銅群雕,包括周蒼柏銅像、周蒼柏及其一女一子──周小燕周德佑的雕塑。在可竹軒設周蒼柏紀念室,館內陳列著80年前周蒼柏生平事跡圖片展及實物,展示了周蒼柏的愛國情懷,以及他開鋤拓荒東湖的艱辛歷程。1930年,時任銀行家的周蒼柏,見當時的武漢市民多沉溺於鴉片、賭博,沒有正當的消遣娛樂,便立志建一個讓市民做健康戶外活動的“海光農圃”——東湖風景區的前身。可竹軒園區內有周蒼柏銅像與紀念館,原址為1931年周蒼柏先生修建的四顧亭,因四周景色環顧不暇而得名,與磨山珞珈山梅嶺湖光閣遙遙相對。
周蒼柏紀念館--江城無罟拍攝周蒼柏紀念館--江城無罟拍攝
周蒼柏先生在世時,創建海光農圃、資助中國共產黨及新四軍,與周恩來、董必武、陶鑄等中共領導人關係深厚。解放後,他將“海光農圃”捐獻國家。他相繼出任中南財政委員會委員、中南工業部副部長,中南大區撤銷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執委等職。可竹軒內現有展覽追溯了愛黨愛國愛民的銀行家周蒼柏一生,並在“東湖飛出中國之鶯”、“周德佑烈士遺書”部分介紹了他的一女一子——周小燕與周德佑。展覽中的部分圖片、文字資料為首次公開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