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陳國

詩經第十二部: 【國風·陳風】記載的兩個古陳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陳國
  • 出自: 【國風·陳風】
  • 性質:國家
  • 包括:商朝古陳國、周朝古陳國
周朝古陳國,商代古陳國,歷史溯源,

周朝古陳國

“陳風”合計十篇,採集於周朝的陳國。
上古可以確定有同一族系的兩個陳國先後建立於以今天河南省淮陽地區為中心的地域裡。古陳國是商朝冊封的,可稱為商代陳國,周武王封建的陳國可稱為周代古陳國。兩個陳國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帝舜,但姓氏不同。
帝舜相傳出身於上古的“有虞部落”,所以姓虞。但是他在接受帝堯考驗時曾攜帶兩位夫人居住在媯水之濱,所以舜的後代也有以這條河為姓,他的媯姓後裔即淵源於此。

商代古陳國

相傳先秦古籍《世本》記載商湯滅夏後,冊封舜的後人虞遂於陳地,建立商代古陳國
商朝末期,舜的一個後裔虞遏父(又名閼父)投奔周文王,做了周國的“陶正”(負責管理陶器生產)。虞遏父工作盡心盡職,為周國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很大,所以周文王很欣賞他,還將自己大女兒大姬嫁給了他的世子媯滿為妻。武王滅商後分封部分上古聖賢名王的後裔為諸侯承奉聖祀,媯滿既是舜的後裔又是姬周親戚兼高官之子,所以被冊命派遣到陳地取代虞遂後代當了陳侯。

歷史溯源

周代陳國位居周初十大封國之列,地盤比商代陳國大出不少,爵位據說是二等的侯爵。媯滿是第一代周朝陳侯,薨後諡號為陳胡公,故又稱胡公滿。古陳國核心區域位於今河南淮陽,定都宛丘(今淮陽城關),《左傳》和《竹書紀年》都記載此地是上古的太昊之虛,據說神農氏也曾定都於此。
古陳國的國民主體屬於東夷族系,其所在地域也是上古東夷人和苗蠻人的勢力交叉覆蓋地區,所以,古陳國從社會習俗和文化風格來看都與當年的華夏風格有顯著的距離。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活動過的兩個最顯赫的氏族部落都不是華夏族系的。風姓太昊部落(太昊在古籍中又記作太嗥或大嗥)是東夷族群著名的豪門望族,太昊氏本人則被古人列為三皇之一。而同樣聲名煊赫的神農氏應屬於苗蠻族系,也是三皇之一。陳地得名於上古的“陳鋒氏”,這個“河南陳鋒氏”可能就是來源於上古黃帝部落聯盟的“陝西陳鋒氏”部落(相傳是黃帝母親的部落,也是炎帝的母族)。即使寶雞陳鋒氏確實有一隻族人在上古輾轉遷徙到太昊氏及神農氏的故地,按照歷史規律肯定也早被土著同化了,因為在炎黃時代華夏族系的文明狀態可以肯定是落後於古東夷族系或古苗蠻族系的。淮陽附近的重要河流“沙穎河”(穎河的支流)古稱濮水,商周時期的濮人或曰百濮在這一地區非常活躍,而濮人則是當年苗蠻族系靠近中原族群的稱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