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環境暴露

口蹄疫病毒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眼結膜,也可通過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性傳播,消化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近幾年來證明,呼吸道感染也很嚴重。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傳播途徑,人體暴露,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健康防治,預防與控制,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口蹄疫病毒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眼結膜,也可通過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性傳播,消化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近幾年來證明,呼吸道感染也很嚴重。另外,鳥類、鼠類、昆蟲等野生動物也能機械性地傳播該病。熱帶地區不易造成間接接觸傳播,很少發生長距離空氣傳播;溫帶地區,相對濕度大於60%,風速適宜時,口蹄疫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100km,甚至更遠,所以有人認為氣源性傳播在口蹄疫流行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飛沫傳播的危害最大,“泔水”是重要的隱性傳染源,感染率高達100%。

人體暴露

人感染口蹄疫後。經過2~18d的潛伏期。表現為突然發病,初期症狀類似流感。2~3d後,口、咽及指、趾部可出現水泡。愈後不留疤痕。重者可並發胃腸炎、神經炎以及皮膚、肺部的感染。一般病程不超過l周,預後良好。

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健康防治

接種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種的目的是保護易感動物,預防口蹄疫病毒的有效手段是免疫接種。根據現行的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力,注射密度達到80%就能起到阻止流行的作用。疫苗接種分為計畫免疫和建立疫點周圍的環狀免疫帶控制疫情。免疫接種所用的疫苗分為傳統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傳統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目前使用廣泛的是滅活疫苗。

預防與控制

控制傳染源
嚴格封鎖疫點疫區,消滅疫源。從發現疑似病例起,就應立即、強行控制動物和傳染源的移動。撲殺病畜及感染動物。根據實際情況,把病畜以及同群動物,包括疫區所有易感動物,一律撲殺。撲殺採取哪種撲殺方法要根據動物的年齡、品種不同而異。疫區內最後1頭病畜撲殺後,經一個潛伏期的觀察(至少14天),再未發現新病畜時,經徹底消毒,報有關單位準許,才能解除封鎖。疫區內的假定健康動物及受威脅區的易感動物應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切斷傳播途徑
有效隔離畜群與毗鄰潛在感染的野生動物或家畜接觸,嚴禁從疫區購買患病牲畜或產品。定期消毒,消毒能有效杜絕病原傳播,是切斷傳染源和易感動物聯繫的有效手段。消毒對象包括病畜及其排泄物和一切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場地、器具、圈舍、畜產倉庫、糞、尿、污水、被污染的飼料、墊料等。無疫情時採取預防性消毒,發生疫情時要隨時消毒。
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
對疫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發病動物的種類、發病數量、發病範圍等進行調查,為劃定疫區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