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赫林

約翰·埃弗雷特·密萊的晚年藝術聲譽更高了,這時他也早已脫離了"拉斐爾前派協會"。從1856年創作了油畫《秋葉》起,一種感傷的哀歌情調,幾乎成了他的繪畫主題。有人說,這是畫家經常緬懷往事的結果,是一種懷舊心理的反照。《秋葉》是他的後期象徵畫法的最後一幅:畫上幾個姑娘站在石南竹叢中一塊荒地上,正在燒落葉以取暖。它說明此時已是萬物凋零的季節。篝火儘管燒得很旺,仍不能驅走人間的寒意。畫家用一種暖調子來加強畫上的淒涼感。根據美術史家的推算,這個年代正是密萊與羅斯金的妻子剛剛結婚的時候。評論家羅斯金的妻子與丈夫多年不和,直至1855年終於離婚。同年夏,她毅然和在感情上纏綿多年的密萊結婚。《秋葉》是在他們婚後的第二年完成的。由於這種中年情感的變異,畫家對自己的生活似有一種戰慄感,故而《秋葉》也意味著這層意思。與此同時,密萊在這一年又完成了一幅羅斯金肖像,背景是蘇格蘭小河。形象畫得非常細緻和逼真,這幅肖像是密萊在技藝上最有說服力的一幅畫了。我們這裡要鑑賞的《卡勒·赫林》也是他最成功的油畫肖像畫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勒·赫林
  • 類別油畫 、 名畫
  • 屬地:現被美國哈默畫廊收藏
  • 規格:110.5×79厘米
作品簡介,創作介紹,

作品簡介

【名稱】卡勒·赫林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 作於1881年
【規格】110.5×79厘米
【屬地】現被美國哈默畫廊收藏

創作介紹

這幅畫作於1881年,它顯示了密萊的油畫人物形象的筆下功夫。畫上這位漁家姑娘長得十分秀美,是一個端莊的、性格鮮明的、表情略帶憂鬱的豆蔻少女。姑娘的表情會惹使觀者產生一種愛憐感。評論家羅斯金見到這幅畫時非常激動,他幾乎是目不轉睛地鑑賞著它。他在講演中提到這一幅畫時,說"如果要我挑選拉斐爾前派畫家中最好的一幅,那就是這幅《卡勒·赫林》了。"並在講台上詳細地描述起這幅肖像畫上的形象的神態與引人入勝之處。 畫上的姑娘原是一位知名演員的女兒,名叫比阿特麗斯·巴克斯通。她之成為密萊最得意的模特兒,還起因於畫家曾經讚賞過的一首蘇格蘭民歌中的歌詞: 快買我那活靈活鮮的鯡魚吧,6個便士可買一條剛從海中撈來的。
"卡勒"(Caaler)在蘇格蘭語中即"活靈活"之意,"赫林"(Herrin)意為"鯡魚"。畫家從這句歌詞中想像到這位才14歲的美麗少女的神采,便以此蘇格蘭語命了這幅畫的畫題。 姑娘兩眼炯炯有神,深邃的黑瞳孔,凝注著前方,她似在仰首遐思。一隻手扶著籃子,籃里還有兩條鯡魚,另一隻手支在下頷上。從她的穿戴便可得知,這是一個普通的漁家女孩,那頭披散的金髮,嬌美的臉龐,顯示了畫家在用色上的卓越筆法。這幅肖像顯然已不屬於"拉斐爾前派"的藝術理想了。密萊在這裡所注意的是"對自然對象的細緻描寫"的原則。不可否認,密萊在拉斐爾前派協會活動期間,廣泛運用了象徵性手法,這也是他的一段打基礎生涯。當他認為達到目的之後,便又毅然放棄它,並很快成了拉斐爾前派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畫家們後來也與他格格不入。密萊也不再與亨特接近,他甚至再也不去戶外作畫。後因交遊廣闊,仕途順遂,加上他善於人際關係,他的畫又更合乎學院派的胃口,遂於1885年獲得了男爵稱號。此後,他在畫壇的地位一再擢升,晚年又被皇家美術學院推選為院長。遺憾的是,上任僅僅幾個月後,因患喉疾於1896年8月13日在倫敦去世,享年67歲。
這一幅《卡勒·赫林》約於1882年2月出售給倫敦美術學會,後幾經輾轉,現被美國哈默畫廊收藏,它有110.5×79厘米大,是畫布上的油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