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鎮

博白鎮

博白鎮1950年設城廂鎮。1957年改城關鎮。1958年屬城廂公社。博白鎮位於北緯22.27°,東經110.17°,廣西東南端,博白縣內。西接浪平鎮,北靠玉林市沙田是博白縣城的駐地,也是博白縣第一大鎮。

屬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9℃,年均降雨量為1756毫米,全年無霜期一般長達350天以上。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鎮人口大約35161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博白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下轄地區:富石村,新仲村等
  • 電話區號:0775
  • 面積:132km2
  • 人口:35萬(2010年)
  • 方言:粵語-勾漏片-博白話(地佬話
  • 著名景點:王力故居、人民公園、大坪坡水樓
  • 火車站:博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桂K
區域區劃,鄉鎮發展,鄉鎮資源,

區域區劃

轄:城東街、城南街、城西街、城北街、綠珠街5個居委會;城東、城郊、護雙、九龍、桂花、春石、西江、城西、新仲、馬塘、官田、水佳、荔灣、雷埠、大良、富石、木垌、津木、綠珠、柯木、中江、茂江、珠江23村委會。
博白鎮與城廂鎮合併為博白鎮。撤銷綠珠鎮,整建制併入博白鎮,博白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鄉鎮發展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通信發達,水電設施完善。全縣形成了完整的35千伏至220千伏的輸變電網路,城鄉用電同網同價。郵電通訊迅猛發展,移動通信網路覆蓋全境。玉林至北海高等級公路和黎湛鐵路貫穿縣境南北,在正建設中的浦北至北流、水鳴至廣東廉江高等級公路橫跨縣境東西。我國縱向最長東北圖門江至北海的沿海高速公路與博白縣龍潭鎮交匯,至北海、湛江港口和機場均為100多公里,至廣州5個小時車程。
博白鎮在博白縣的位置博白鎮在博白縣的位置
博白鎮享受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新開發的亞山工業小區、九龍工業小區、龍潭工業小區和國有、集體企業的廠房可為投資者提供優質優價的工業用地。博白縣委、縣政府對外來投資者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並實行投資項目服務代理。博白縣是全國文化教育先進縣,人口文化素質高,多年來有60萬人次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熟練掌握製革、服裝、電子、煙花、五金、食品、陶瓷、製藥等基本的基本生產技能,可為投資辦廠提供大批熟練的工人。勞動力工資水平、房租地價和電費低於沿海發達地區,有利於投資者降低生產成本,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工業生產發展有一定基礎,現已形成了機械、製糖、捲菸、化工、電力、建材、礦冶、輕工、塑膠、印刷、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門類。“綠珠”牌碾米機等數十種工業產品榮獲省、國家級優質產品稱號和國際大獎,不少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鄉鎮企業取得快速發展。主要產品有煙花爆竹、工業、日用陶瓷、芒竹編織品、建材、罐頭食品、葉面肥等。日用瓷器、罐頭食品等產品出口東南亞和西歐國家,芒竹編織品漂洋過海,頗受海外人士青睞。
2007年財稅收入8400萬元,超出任務3200萬元, 同比增長161%;新上8大工業建設 項目,總投資達7100萬元;10家大型編織工藝品企業落戶編織工業園區;全面突破計生難點,100%完成各項指標。這組數字展示了玉林市南部大鎮的風采。
1.借力北部灣 做強工業經濟,憑藉“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落戶博白的強勁東風,大力建設“東城”、“九龍”工業集中區,為企業擴大生產形成規模打造發展平台,做強做大本鎮的特色工業。
2.抓支柱強後勁 財稅大增收,把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建設與增加財政收入緊密結合起來,把原有的編織工藝、陶瓷、煙花爆竹、食品加工、皮革製品等支柱產業做強做大的同時,致力於把房地產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使該產業的稅收超過千萬元。
3.創新使“三農”和計生變亮點,鎮黨委、政府從創新入手,把工作方式轉變為以服務為手段、以效益為目標的高效方式,大大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有效地突破了“三農”和計生工作中的難點。

鄉鎮資源

博白鎮自然環境優越,物產豐饒,具有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初具規模,名牌產品有編織工藝品、優質米、桂圓、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豬、三黃雞、速生豐產林、劍麻等。博白被國家內貿部定為全國生豬活儲基地,具有“中國桂圓之鄉”的美譽。
博白鎮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1%,林業用地綠化率達96%,林業資源充足。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有金、銀、銅、鎢、鉛、鐵、汞、錳、鈦、獨居石、鋯英石、石灰石、花崗石、高嶺土等40多種,其中銀和瓷土的藏量較大,瓷土是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花崗石可采儲量達15億立方米。
大平坡水樓: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蹟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水樓位於縣城東南四公里的城廂大良村,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