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博愛縣產業集聚區位於縣城東北部,處於縣城與焦作市區的連線線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06年開始規劃建設,2008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產業集聚區。

主導產業,基礎設施,發展現狀,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食品加工。

基礎設施

我縣按照“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結合構建”的要求,以“產城互動、融合發展”為目標,始終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有力抓手,作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作為展示對外形象的重要視窗,強力推進。遵照郭庚茂省長來我縣產業集聚區視察時的指示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了集聚區“1112”工作目標,即:通過3年的努力,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形成一個100億元以上雅拒鍵的產業集群,達到200億元以上的夜糠蒸霸銷售規模,把集聚區打造成具有較強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發展現狀

一、規劃先行,做到科學合理布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產城一體、三規合一”的要求,我縣把產業集聚區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拿出300餘萬元專項資金,聘請高層次專家高標準編制了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整個集聚區規劃面積11.0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5.07平方公里,發展區3平方公里,控制區3平方公里。
二、準確定位,打造三大主導產業
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原則扶持特色主導產業,培育產業集群,形成了以好友公司、賽爾公司、強力公司、中匯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德克公司、制動器公司、力亞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裝備製造業和以妙字號公司、伊賽公司等企業為骨幹的食品加工業等三大主導產業,產業優勢明顯。特別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品涉及汽車輪胎、輪輻、發動機凸輪軸等多個方面,現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2009年完成產值29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已經成為三大產業的龍頭。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
按照省政府要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產業集聚區承載力。一是道路。投資2.5億元,建成了6條27公里長的集聚區主幹道路,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框架。二是供電。建成3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主變容量達15.7萬千伏安。三是供水。規劃建設10萬噸供水廠,完成供水管網6公里,年調控水量1.7億方的青天河優質泉水已輸送到集聚區。四是供氣。依託西氣東輸第一口的優勢,中石化天然氣和中石油崑崙公司雙雙入駐集聚區,提供了很好的用氣保障。五是供熱。廣興公司硫鐵礦制酸產生的餘熱可基本滿足區內熱源企業需要;與香港華潤公司投資48億元的2×60萬千瓦熱電廠項目同步規劃的供熱工程正在積極推進。六是通訊。實現通訊寬頻體系覆蓋全區。七是污水垃圾處理。建成了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年處習台想理能力5萬噸的垃圾處理場。八是標準廠房。規劃了占地700畝,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其中,占地300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的一嫌疊蘭期工程已經啟動。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實現了“七通一平”,集聚區承載力明顯提升,具備了承載大產業轉移和接納中小企業入駐的基本條件。
四、健全機制,建立全方位服務體系
在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不斷強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組建了由縣委副書記兼任黨工委書記,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兼任管委會主任,分管工業副縣長兼任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的領導班子;配備了4名專職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為集聚區核定18名人員編制,通過公開招考錄用高素質工作人員。同時,抽調發改、國土、規劃、環保等部門業務骨幹,在集聚區集中辦公,負責辦理相關手續;成立集聚區警務室,為入駐企業保駕護航,為集聚區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創優服樂刪務環境。實行“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服務小組”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建立每周重點項目工作例會、每半月重點工作督查會議、每月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制度,制定“項目入駐流程圖”,切實抓好企業外部環境整治,形成一套完整、詳細的工作細則,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努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創業環境。
三是建設融資、榜習她踏擔保平台。抓住省政府政策支持機遇,組建了註冊資本金1億元的縣建設投資公司和註冊資本金2400萬元的恆信投資擔保公司,搭建起了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有效緩解集聚區內企業和基礎設施采坑贈建設融資問題,累計為企業融資及擔保1.3億元。
四是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創建市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和省級以上名優產品給予獎勵,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有3家企業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企業建成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五、最佳化資源,實現集約節約發展
遵循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原則,嚴格執行統一地價標準,嚴把入駐項目產業布局、投資強度和環保審批三道關口,集聚區入駐項目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全部在3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在每畝120萬元以上,實現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岩鑫公司利用周邊電廠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建成了100萬噸水泥項目,同時又利用水泥餘熱建成了4.5兆瓦餘熱發電項目;廣興公司利用30萬噸硫酸生產線規劃建設的3兆瓦餘熱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用;恆安公司、廣安公司、廣瑞公司利用廣興公司生產硫酸的廢棄餘熱,分別建設了10萬噸硫酸鉀、3萬噸白炭黑和5萬噸淨水劑等項目,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六、狠抓項目,放大產業集聚效應
我縣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集聚區工作的第一抓手,堅持項目在集聚區集中、產業在集聚區集聚,推動集聚區快速發展。一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引進關聯度大、聚集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先後促成了好友公司與香港進銳公司、賽爾公司與香港奧嘉公司、廣興公司與香港偉康公司的戰略合作,吸引了台商獨資企業力亞公司、武漢新景公司等知名企業入駐。
二是全力抓好項目建設。15個續建和11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14億元,已完成投資13.5億元。其中好友公司總投資9.6億元的500萬套半鋼轎車子午胎項目已試生產;賽爾公司投資3.6億元的500萬套車輪項目廠房主體完工;總投資4.26億元的制動器工業園1棟聯合廠房和技術中心主體工程完工。
三是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集聚區入駐項目總數達到95個,總投資145億元。元至5月份,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億元,實現利稅4.8億元,分別增長50%和12%。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18億元,利稅超20億元。
二是創優服務環境。實行“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服務小組”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建立每周重點項目工作例會、每半月重點工作督查會議、每月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制度,制定“項目入駐流程圖”,切實抓好企業外部環境整治,形成一套完整、詳細的工作細則,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努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創業環境。
三是建設融資、擔保平台。抓住省政府政策支持機遇,組建了註冊資本金1億元的縣建設投資公司和註冊資本金2400萬元的恆信投資擔保公司,搭建起了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有效緩解集聚區內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問題,累計為企業融資及擔保1.3億元。
四是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創建市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和省級以上名優產品給予獎勵,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有3家企業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企業建成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五、最佳化資源,實現集約節約發展
遵循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原則,嚴格執行統一地價標準,嚴把入駐項目產業布局、投資強度和環保審批三道關口,集聚區入駐項目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全部在3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在每畝120萬元以上,實現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岩鑫公司利用周邊電廠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建成了100萬噸水泥項目,同時又利用水泥餘熱建成了4.5兆瓦餘熱發電項目;廣興公司利用30萬噸硫酸生產線規劃建設的3兆瓦餘熱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用;恆安公司、廣安公司、廣瑞公司利用廣興公司生產硫酸的廢棄餘熱,分別建設了10萬噸硫酸鉀、3萬噸白炭黑和5萬噸淨水劑等項目,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六、狠抓項目,放大產業集聚效應
我縣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集聚區工作的第一抓手,堅持項目在集聚區集中、產業在集聚區集聚,推動集聚區快速發展。一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引進關聯度大、聚集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先後促成了好友公司與香港進銳公司、賽爾公司與香港奧嘉公司、廣興公司與香港偉康公司的戰略合作,吸引了台商獨資企業力亞公司、武漢新景公司等知名企業入駐。
二是全力抓好項目建設。15個續建和11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14億元,已完成投資13.5億元。其中好友公司總投資9.6億元的500萬套半鋼轎車子午胎項目已試生產;賽爾公司投資3.6億元的500萬套車輪項目廠房主體完工;總投資4.26億元的制動器工業園1棟聯合廠房和技術中心主體工程完工。
三是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集聚區入駐項目總數達到95個,總投資145億元。元至5月份,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億元,實現利稅4.8億元,分別增長50%和12%。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18億元,利稅超20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