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中學堂

南開中學堂

南開中學堂創立於1907年,由嚴范孫、張伯苓共同創建,是南開系列學校的開端。南開中學堂是私立學校,經費來源主要靠向社會募捐。

在邑紳鄭菊如捐獻的天津舊城西南一塊十多畝的荒地上蓋起校舍。因為這個地方叫“南開”,所以校名改為“南開中學堂”。
天津方言把窪地叫“開窪”,城西的窪地叫“西開窪”,又稱“西廣開”;城南的叫“南開窪”,簡稱“南開”。“南開”地名由此而來。
南開中學堂的校址原是塊荒蕪的鹽鹼地,連蘆葦和野草都不長。毗鄰就是個蚊蠅的王國———一個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惡臭的大水坑,南開學生戲稱之為“臭西湖”。嚴范孫和張伯苓就在這樣的地方建成了校舍。於是,那片荒野便從幾百年的沉睡中驚醒,變得生機盎然,充滿青春的活力。
南開中學堂的正中,聳立著一座莊嚴肅穆的灰色樓房,它就是著名的東樓———解放後闢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周恩來在南開讀書時,曾在這個樓里上課。
南開中學堂在嚴范孫、張伯苓的主持下,辦成一所很有特色的新型學校。學術空氣自由,教學管理開明,實行德智體美群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因此在全國赫赫有名。各地優秀學生不遠千里前來報考。周恩來就是於1913年從瀋陽考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