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窯

南豐窯

南豐窯起始於晚唐五代,興盛於北宋中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南豐窯以燒制影青瓷、白瓷而著稱,製作工藝精湛,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得到當時朝廷“民辦官助”式的扶持。在元代蔣祁《陶紀略》一書中有記載:“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白舍窯也”。可見當時白舍窯制瓷生產工藝水平之高、產銷之旺。歷史上也因此把南豐白舍窯與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並稱為“江西五大名窯”。至今,在南豐縣白舍鎮白舍村仍保存著古窯遺址34座,窯體堆積物20餘座。

然而,瓷業的發展需要優質瓷土作支撐,由於瓷土儲量不足,加上運輸條件有限,至南宋末期,白舍窯陷入了瓷土資源枯竭的境地,許多窯戶停工停業,有的遠走他鄉制瓷,於是在與景德鎮窯的競爭中,南豐白舍窯逐漸敗落。

明清時期,南豐白舍窯也曾有過散戶生產,但終究未能形成規模,南豐白舍窯由此掩藏在歷史的塵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豐窯
  • 起始於:晚唐五代
  • 興盛於:北宋中期
  • 記載:《陶紀略》
南豐窯:
江西南豐白舍窯坐落在南丰南20公里的白舍鎮因地處南豐縣亦稱"南豐窯",是宋代江西地區以燒青白瓷為主的重要民間窯場。由於瓷工們制瓷技藝精良,產品以往被誤認為景德鎮窯,最早見於元代蔣祈《陶記略》一書,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此窯。宋時朝廷曾派官員到南豐窯督造部分細瓷,屬"置官監造瓷
器"以"供上用"。是民窯官用性質的窯場。現存大小窯址34座綿延2.5公里。窯旁遍布瓷片.窯具.墊器.匣缽.炭灰等。筆者經多年調查,判明為宋元專燒青白瓷單一品種的瓷窯。
南豐窯創燒於北宋初年,所燒器物以弧腹碗,高腳碗.折腰碗.托碗.葵口碟.葵口盞.斗笠盞.高足杯.執壺.八棱壺.溫酒.硯台等。尚有精品雞頭.狗頭壺、茶托茶盞、瓷枕.獨腳爐.瓷塑製品.子母盒.人形水注.鳥食具並有少量大瓶大灌。裝飾紋飾有;篦紋.雲氣紋.蓮紋.人物.卷草.菊花.牡丹.梅花.錦紋等,以刻花居多,有剔刻月影梅紋,有醬口刻花碗,為其他青白瓷窯所不見。
出土瓷器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與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北宋白舍窯瓷碗.葵口碟.梅花盞於1980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出土陶瓷展覽會"展出。
注(作者為南豐縣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