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臘新區

南臘新區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新區左鄰南臘河,右接廣叭因山,北至望天樹景區,南接未來的勐臘鐵路站點,核心啟動區6平方公里,遠景規劃200平方公里,250公里半徑內將輻射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五國邊境地區近千萬人口。匯聚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五國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南臘新區將規劃打造成為中老緬泰越國際產能合作的集中承載地、新時代中國沿邊開發開放的全國樣板;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一極;一座現代化、智慧化、生態化的國際新城。

成立背景,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投資環境,新區概況,

成立背景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速推進、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中老鐵路開通在即的背景下,南臘新區應運而生。

歷史沿革

1958年,易武,勐臘合併為易武縣。
1959年,易武縣改名為勐臘縣至今。
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雲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成立,勐臘被正式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層面,勐臘也成為西雙版納2016——2025十年間發展的重要發動機。
2016年,2016年國務院設立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該區成為中國與毗鄰國家建立的第二個跨國境的經濟合作區。
2018年,位於勐臘縣的南臘新區成立。

地理位置

勐臘縣位於雲南省最南端,隸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處北緯21°08′至22°25′,東經101°06′至100°50′之間,轄區國土面積6860.84平方公里,東、南部與寮國山水相連,西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北與江城縣毗鄰,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是背靠祖國大西南,面向東南亞重要的陸路和水路口岸,國境線長740.8公里。縣城駐勐臘鎮,海拔640米,國際大通道昆曼公路從這裡穿過。縣城距省會昆明631公里,距州府允景洪136公里,距國家一級口岸磨憨58公里,距“瀾滄江上第一港”—關累碼頭70公里,距著名的“金三角”230公里。現有5條公路直抵寮國、緬甸邊境口岸,其中有3條柏油公路直通寮國北部三省省會。勐臘還是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美稱的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的結合部,是中國大陸通向中南半島的走廊。從關累碼頭沿瀾滄江順流而下可達緬甸、寮國、泰國、高棉、越南諸國,進而可出太平洋到南亞各國,是雲南省實施“中路突破,打開南門,走向亞太”經濟發展戰略的前沿,是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技術合作的門戶,是雲南建設“兩強一堡”的前沿陣地。

氣候條件

勐臘縣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暖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縣城海拔640米。縣內平均氣溫22.1℃,年平均最高氣溫29.9℃,年平均最低氣溫18.1℃;平均相對濕度為84%,最低點74%,出現於3月,最高點89%,出現於9月,是雲南省3個濕度最大的縣份之一(另兩個是屏邊和麻粟坡);年降水量1486.5毫米;年日照時數只有1984.1小時左右。

自然資源

勐臘縣自然景觀豐富多樣,青山綿延,林海莽莽,江河縱橫,民風絢麗,是連線中國東南亞的重要前沿。勐臘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縣,是中國大陸和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植物生長最密集,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同時也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純翠是勐臘專屬的形容詞,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8%,同時保存著地球北緯21°唯一的熱帶、亞熱帶原始雨林675萬畝,現已知的動物6000多種,植物4000多種,素有動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終年暖熱,常年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2.1℃,是避寒度假的理想勝地。

投資環境

2015年7月23日國家發改委同意設立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同年8月31日,中老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次年11月28日,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共同發展總體規劃(綱要)》,至此,勐臘縣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勐臘縣除了享受雲南省普惠政策外,還可以享受雲南省政府支持磨憨跨境合作區建設的22條和支持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的32條政策,在財稅、土地、投融資、水電、人力等方面享有眾多優惠。其規劃和發展目標是成為我國沿邊開發開放、跨境合作和金融配套蓋改革的視窗和標桿。

新區概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網際網路科技、交通條件的進步,中國雲南邊境地區的國際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在形式上早已經突破了邊民互市、貨物貿易、邊境旅遊等方式,開始向大宗貿易、大批量資金進出、大規模物流、大流量信息交換、大規模旅客互訪等方式升級。南向通道不再遵循“昆明-景洪-勐臘-磨憨”這一傳統格局,而是對內直接與昆明和中國西南地區互動,對外與老緬泰越對接。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富餘的產能、中南半島富饒的資源要素和地區獨特政策、關稅貿易優勢,為勐臘打造以國際產能合作為中心,以跨境旅遊和貿易金融為動能的新區打下了基礎,眾多利好催生出南臘新區。
未來,南臘新區將打造成為雲南省繼滇中新區之後,瞄準國家級新區打造的重點區域,新區將以中老緬泰越五國產能合作為重點,也可以作為雲南省申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跨國產能合作、離岸金融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旅遊合作、國際文化教育合作等領域進行創新。
四大核心區
依託生態優先,產城融合的理念,南臘新區規劃構建國際文化商務新城區、南臘河國際旅遊度假區、東南亞國際陸港產業區、熱帶雨林及生態農業保護區四大核心功能區。
國際文化商務新城區
集聚“山、城、河、灣、寨”等元素,打造最具自然和人文元素的國際化新城區,包括“五國文化走廊”、“跨國商務港”兩大超級引擎和“五大傳統傣族村寨群,提升勐臘縣城市服務、旅遊服務、產業服務功能。突出中老緬泰越五國元素,建設最具現代感、中心感、都市感的邊境商務中心和面向中老緬越泰的五國跨國產能合作中心,打造成為南臘新區中央商務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區和城市形象展示區。
南臘河國際旅遊度假區
曼賀、曼岡納、曼籠、曼暖叫、曼竜代、曼竜勒、曼勇七村聯合,打造一鎮即南臘水鎮,多個共享農莊的旅遊資源格局,成為西雙版納打造“世界旅遊名城”的重要支撐。
東南國際亞陸港產業區
發揮昆曼公路的交通樞紐優勢,依託泛亞鐵路中線勐臘站的建設,打造雲南省面向東南亞的重要陸路物流樞紐,規劃建設中國-東協國際食品谷、東南亞國際物流港,發展成為“ 一帶一路 ”的商貿物流產業鏈示範聚集區。
熱帶雨林及生態農業保護區
發揮勐臘縣天然生態、綠色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優勢,基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基底,以保護性開發為原則,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集生態旅遊、熱帶農業觀光、康養度假、雨林探險等功能於一體,打造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旅遊示範區和特色農業高效示範基地。
產業定位:
流量經濟驅動,國際民生產業支撐
先導產業:商貿會展產業、離岸金融產業、文化旅遊產業、保稅物流產業、跨境電商產業等(商流、物流、資金流、人流等流量經濟產業)
支柱產業:加工製造產業、教育培訓產業、醫養健康產業、房地產業【國際型的加工製造(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家具、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電子產品製造、機械裝備)、國際教育、大健康產業和邊境地區居民服務產業】
基礎產業:熱帶地區現代化大規模綠色農業(本地區優勢產業)
核心啟動:
兩軸兩帶,多點驅動
核心啟動區占地約8000畝,融匯“山、河、灣、寨、城”等元素,打造傳承五國邊境地區的南傳佛教共同信仰基因,放眼跨國產能合作的文旅、產業和服務引擎,構建“兩軸兩帶一中心,多點協同驅動的格局”。
——兩軸:五國產能合作發展軸、南傳佛教中央文化旅遊軸
——兩帶:南臘河翡翠玉帶、熱帶雨林氧吧綠帶
——多點:CBD、RBD、濱河、河灣、雨林、山體和村寨
引擎驅動:
文旅、產業和服務三大引擎多芯協同驅動
文旅引擎造勢
傳承共同信仰基因,增進多國共識,打造東南亞南傳佛教文化第一旅遊目的地。以南傳佛教文化元素為核心,結合傣泰元素、五國元素,集文化地標、宗教朝聖、禪修度假、文化娛樂、佛教文化產業等功能為一體的南傳佛教文化體驗區。
產業引擎強心
最具現代感、中心感、都市感的邊境地區國際化、信息化的(International + Information)商務中心。面向中老緬越泰的五國跨國產能合作中心,打造成為南臘新區中央商務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區和城市形象展示區。
服務引擎聚人
快速且長期導入五國國際化人才和人口,以“校城融合、學住結合”為理念,中外合作辦學,打造開放式校園,為南臘新區長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