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季風

南海西南季風,西南季風爆發是一個季節轉折,也是一次強烈的天氣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西南季風
  • 外文名:South China Sea southwest monsoon
  • 時間:5月中旬前後
  • 天氣:天氣轉為濕熱、多雲
  • 氣象要素:風速、雲量、降水、濕度
  • 影響:甚至可影響到北美地區的旱澇
簡介,爆發時間,氣象要素變化,

簡介

每年5月中旬前後,南海海面持續近兩個月的東南風突然轉向為西南風,穩定、晴朗、少雲的天氣轉為濕熱、多雲、多雨天氣,由於這個過程轉變迅速,常被稱為西南季風爆發。西南季風爆發是一個季節轉折,也是一次強烈的天氣過程,伴隨著風向的突然變化,風速、雲量、降水、濕度、太陽輻射、海洋溫度、鹽度和海流等大氣、海洋水文要素都發生迅速的變化,並通過一系列反饋機制影響南海及東亞天氣氣候。南海季風爆發後,其前沿和季風雨帶向北推進,相應地季風雨帶從低緯到達高緯,東北夏季風占領整個近海。最近發現,南海、西太平洋的夏季風甚至可影響到北美地區的旱澇,因此,認識南海西南季風爆發過程意義重大。

爆發時間

南海季風爆發的多年平均時間為5月第4候。其間,高層南亞高壓訊球從菲律賓以東移至中南半島北部,低層印緬懷加強,赤道印度洋西風加強並向東、向北迅速擴展和傳播,相伴隨的是中、低緯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撤,赤道強西風向東北方向擴展進入南海。南海季風爆發的一般過程是:80°-90°E越赤道氣流首先加強,印緬低壓加深,孟加拉灣南北向氣壓梯度增大,它為南海季風爆發準備了基本環流條件。有些年份大陸上冷空氣南下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副熱帶高壓東撤,孟加拉灣低壓樓前的西南風登上中南半島,南海出現強西南風,造成南海季風爆發。赤道西風氣流鐸討孟加拉灣南部到南海,實現南海季風全面爆發,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同俊岳,1997)。

氣象要素變化

西南季風爆發前後,風向、風速、雲量、降水、濕度、水汽通量乃至海面狀態等發生突然變化:季風爆發前風向偏東,風速一般穩定於3~4m/s,季風爆發後風向轉為西南,風速增大,不斷出現大風過程。季風爆發後的平均風速是增大的,但不同天氣時段也有差異。季風爆發後(季風中斷除外)風向主要為SW,但在颱風、雷雨大風過程中經常發生劇烈變化。西南季風爆發前總雲量多為3~5成,季風爆發之後增加到8~10成。爆發前低雲量僅為1~2成,爆發之後增加至3~6成,降水時達7~10成。海面輻射通量也有明顯變化,其中太陽短波輻射、海面淨輻射變化尤為顯著太陽短波輻射、海面淨輻射約為季風爆發前的2/3,強對流降水、連續性降水時段更少。季風爆發時在射出長波輻射(OLR)場、垂直速度及濕度場上均有明顯的反映,大氣結構的突然變化,不僅反映了低層環流的變化,而且是整層大氣環流調整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