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港

南昌港

南昌港(Nanchang Port),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地處鄱陽湖之濱,贛江之畔,“襟三江而帶五湖”,其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依託,以長江為紐帶,以贛江為主通道,以贛、閩、湘為經濟腹地,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嬰為豫章郡治,始建南昌城,相應產生水運業務。明清時代,因廣州是中國當時的主要對外港埠,南北官商來往,多取道南昌,贛江水運及南昌港口逐步得到發展。

2017年,南昌港有各類碼頭46座,總泊位數111個,主要分布在南昌大橋以上贛江大橋以下的河段。交通部門所屬國有企業公用碼頭4座,碼頭岸線長985米,倉庫2639平方米,堆場21096平方米,散裝水泥圓筒倉2000立方米,固定起重機17台,軌道起重機2台,叉車9台,單斗車2台;2018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884萬噸,同比下降12.1%;完成貨櫃吞吐量19.3萬標箱,同比增長4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港
  • 外文名:Nanchang Port
  • 港口代碼:36103800(JT/T 24-2015);CNNCG(GB/T 7407-2015)
  •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省南昌市
  • 主營貨類:鋼鐵、化工、機電、輕工
  • 管理機構江西省港航管理局
歷史沿革,區位環境,位置境域,氣象條件,水文特徵,硬體設施,運營情況,主營業務,客貨運量,交通配套,水運,公路,建設規劃,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嬰為豫章郡治,始建南昌城,相應產生水運業務。
建設中的南昌港建設中的南昌港
明清時期,因廣州是中國當時的主要對外港埠,南北官商來往,多取道南昌,贛江水運及南昌港口逐步得到發展。
2003年,南昌港貨櫃碼頭開工建設。
2005年5月12日,南昌港貨櫃碼頭竣工。7月11日,南昌港貨櫃碼頭試運營。
2011年11月25日,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開建。
2014年10月31日,南昌港昌北碼頭整體搬遷至白水湖綜合物流碼頭。
2016年4月28日,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吊裝設備全部到位。
2018年11月15日,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投入運營。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南昌港位於贛江下游撫河故道與贛江匯合處的江西省會南昌市區,贛江流經南昌後分東、中、西三支,匯入鄱陽湖,南昌港是中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為贛江第一大港。
南昌港劃分為市汊港區、姚灣港區、厚田港區、城區港區(以外環高速公路為界)、南新港區、龍頭崗港區、樵舍港區、北郊港區、昌東港區和進賢港區10個港區,原雞山港區、老港區、張洲港區、東新港區、客運港區、砂石港區均納入城區港區範圍。

氣象條件

南昌港常風向冬季北風頻率百分之20和東北風頻率百分之22;夏季西南風,年平均風速3.4米/秒;最大風速30米/秒,偶有颱風侵襲;年平均降水量1655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56毫米(1954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1962年)。年平均降雪日7天,年平均無霜期277天;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最高氣溫40.8攝氏度,最低氣溫-7.7攝氏度。

水文特徵

南昌港最高水位22.5米(1982年),最低水位13.87米(1968年),平均水位15.92米,最大流量21200立方米/秒,多年最小流量172立方米/秒,平均流量21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1.83米/秒,最小流速0.12米/秒,平均流速0.4米/秒。

硬體設施

  • 航道
截至2017年,南昌港的水上通道有兩條,一條是贛江西支,為贛江主通道,一條是贛江東支。贛江東支是連線鄱陽湖中心腹地與南昌市以上贛江幹流之間水上物資的運輸通道。
  • 泊位
截至2017年,南昌港有各類碼頭46座,總泊位數111個,主要分布在南昌大橋以上贛江大橋以下的河段。交通部門所屬國有企業公用碼頭4座,碼頭岸線長985米。
  • 船舶
截至2005年,南昌港生產用碼頭泊位88個,總延長3250米,其中客運碼頭4個,貨運碼頭84個,按生產用途分煤炭碼頭1個、糧食碼頭3個、石油碼頭10個、雜貨碼頭42個、散貨碼頭27個。
  • 倉儲能力
截至2005年,南昌港生產用庫場53座,面積達63754平方米,容積達90200立方米,客運設施總面積4131平方米,其中候船廳面積為1565平方米。
  • 裝卸能力
截至2005年,南昌港各類裝卸機械有100台,最大起重能力達32噸。
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截至2016年,南昌港主要承擔產品有鋼鐵、化工、機電、輕工、家電、汽車、造船、建材、棉紡織品及糧食、油料等。港口的間接經濟腹地包括贛江兩岸和鐵路、公路沿線的贛中、贛南等廣袤地區,贛南的金屬礦石、木材,多經由南昌港集散或中轉聯運,貨源充足穩定。

客貨運量

2001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為419.2萬噸,旅客吞吐量8.7萬人次。
2002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27.2萬噸,旅客吞吐量4.1萬人次。
2003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24萬噸,旅客吞吐量12.64萬人次。
2014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712.14萬噸,與2013年同比增長33.01%,其中鐵礦石108.47萬噸,非金屬礦石447.37萬噸,水泥436.58萬噸,煤炭401.11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09.02%、105.45%、82.66%和66.88%。貨櫃吞吐量96384標箱,同比增長6.17%。
2015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277萬噸。
2017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281萬噸,同比增長21.9%;完成貨櫃吞吐量13.3萬標箱,同比增長16.8%。
2018年,南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884萬噸,同比下降12.1%;完成貨櫃吞吐量19.3萬標箱,同比增長44.8%。
南昌水運口岸南昌水運口岸

交通配套

水運

截至2017年,南昌港水運南北向有通航千噸級船舶的贛江水運主通道,東西向有被列為按千噸級航道規劃建設的贛江水運主通道,與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四條水道及鄱陽湖相通,經湖口入長江,和上海等沿海地區可開展江海聯運。

公路

截至2017年,南昌港南北向有105國道、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東西向有316國道、320國道、梨園-溫家圳高速公路昌傅-金魚石高速公路
南昌港貨櫃碼頭南昌港貨櫃碼頭

建設規劃

根據南昌港總體規劃(修訂),規劃的現狀基礎年為2016年,規划水平年為2025和2035年。該次共規劃南昌港港口岸線23.40千米,其中已開發利用3.62千米,規劃利用19.78千米。贛江規劃港口岸線21.05千米,撫河共規劃利用港口岸線2.35千米。港口岸線總體規模較09版規劃縮減1/3,港口貨運岸線逐步調整出城市核心區,砂石碼頭岸線逐步整合集約發展。未來,南昌港將形成“一港十區兩核心”的港口布局,市汊港區和龍頭崗港區為南昌港核心港區。
各港區功能定位如下:
市汊港區:以貨櫃、散貨和商品汽車滾裝運輸為主,有效對接向塘物流基地,主要為昌南及周邊地區貨櫃中轉和煤炭、鐵礦石鐵水中轉和商品汽車運輸服務,打造長湖水上服務區,兼顧修造船、水上加油等航運服務功能。
姚灣港區:以鋼鐵、糧食等散雜貨運輸為主,兼顧部分貨櫃運輸,承接南昌市及南昌縣老碼頭遷移,主要為小藍經濟開發區和昌南新城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服務。
厚田港區:以散貨、件雜貨運輸為主,主要為長堎工業園、昌西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服務,兼顧旅遊客運。
城區港區:近期保留原雞山港區、張洲港區部分貨運功能,遠期逐步將貨運碼頭外遷,主要為旅遊客運與航運支持保障服務。
南新港區:以鐵礦石等散貨運輸為主,主要為南新濱江集中工業園、南昌市小微工業園服務,並承接部分南昌市及南昌縣老碼頭遷移,打造南新水上服務區,兼顧修造船、水上加油等航運服務功能。
龍頭崗港區:以貨櫃和散貨運輸為主,有效對接昌北物流基地,主要為昌北地區貨櫃中轉、經開區經濟發展和臨港工業開發服務。
樵舍港區:以散貨、液體散貨運輸為主,主要為贛江新區臨港工業開發和南昌市及周邊地區油品、液體化學品運輸服務。
北郊港區:以散雜貨運輸和LNG加注為主,主要為贛江新區臨港工業開發以及聯圩鄉、鐵河鄉等地區經濟發展服務。
昌東港區:以重大件、散貨運輸為主,主要為南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航空城、新聯鄉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開發服務。
進賢港區:以件雜貨、散雜貨運輸為主,客運為輔,主要為進賢縣及周邊南昌縣、撫州市、餘干縣等腹地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服務。
南昌港龍頭崗港區南昌港龍頭崗港區

價值意義

南昌港自開港以來,外貿進出口箱量不斷增長,為江西地區外貿企業降低了巨額物流成本,極大提高了江西外貿企業出口貨物的市場競爭力,對江西省各地政府招商引資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日報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