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由原江西工學院電機系電工電子實驗室和江西大學物理系物理實驗室合併組建而成。歷經五十年的建設發展,中心已經成為國內高校規模較大、師資雄厚、設備先進、特色鮮明、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培訓和對外交流為一體的重要平台和視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 地理位置:南昌大學前湖校區
  • 占地面積:22100多平方米
  • 設備總價值:5813萬元
基本概況,地理位置,師資力量,學院任務,現在教學,教學理念,學院規劃,展望未來,

基本概況

由於中心全體教職員工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和精心管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閃光的業績,2005年中心被評為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中心黨支部被先後被授予江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2007年信息工程學院的通信實驗中心又被評為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進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評審答辯階段。2007年底學校為組建更大的公共實驗平台、進一步加強專業和基礎的結合、提高設備的共享率,決定將通信實驗中心併入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地理位置

中心位於優美靜謐、山水相映的南昌大學前湖校區,中心實驗大樓面積22100多平方米;設備台套數愈8000,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達5813萬元,設備完好率99%,其中包括中央財政投入1000萬元的省部共建項目“測控實驗平台”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學共同投資2300萬元的“通信實驗中心”。

師資力量

中心每年面向全校8個學院的28個專業8000餘名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開設40餘門實驗課程,實驗項目共657項,實驗教學工作量達45萬人時數以上,課程教學工作量達4.2萬學時。
目前中心下設基礎實驗教學基地、通信實驗中心、測控實驗平台、電工電子實習基地和大學生活動中心。
基礎實驗基地下設:電工與電子學實驗室、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實驗215項.。
通信實驗中心所轄中興通訊實驗室下設視訊、CDMA、傳輸、GSM、無線市話和交換機6個實驗室,還包括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射頻電路、微波技術與天線、電視原理、信號與系統、數字圖像處理等20多個專業實驗室,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與現代通信新技術相關實驗250項。
測控實驗平台下設微機原理、EDA、DSP、嵌入式系統、檢測技術、感測器原理和智慧型檢測,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實驗有132項。
電工電子實習基地和大學生活動中心設有電路設計、電路製作、電路板製作、SMT實訓等實驗室,每年面向全校近80個班的理工類本科生開設電子工藝實習,同時作為大學生科技活動中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技能訓練,參加全省、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活動。
中心作為南昌大學的視窗展示著的學校形象。國務院曾培炎副總理、全國政協徐匡迪副主席、教育部周濟部長等先後參觀了中心。近幾年還接待了包括菲律賓總統在內的政界代表團、國內外專家學者、兄弟院校考察團等參觀訪問280多次,中心的影響不斷擴大。
中心現有專職教師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3人、高級實驗師5人、講師和實驗師24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人員比例達67%;4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占55%。人員平均年齡41歲,50歲以下人員比例占80%。
中心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近年來先後引進國內外博士17人。同時,為構建學習型的實驗管理和教學團隊,中心每年都派出大量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有40多人次獲中興通訊有限公司等頒發的各種培訓證書。中心教師工作積極、有奉獻精神,1人獲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師德標兵,2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為江西省教學名師,5人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為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學院任務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加強基礎教學,淡化專業,建設滿足多層次實驗教學需要的一流的實驗設備、科學的教學體系、結構合理的實驗隊伍。面向校內外開放的國際化、現代化、多樣化的實驗教學中心。
中心建立了網路平台,內容包括:共享信息系統,實驗教學網路資源系統、網路開放管理系統等。同時電工學實驗室、EDA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DSP實驗室已實行網路化,《電工電子學》、《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等課程採用了電子教案、CAI課件進行教學。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負責全校非電類學生的電工電子類基礎教學和信息工程學院約6000學生的專業基礎教學、參加帶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研究生。此外,每年接收約20多萬人時數的實驗教學任務和全校學生以及科技學院學生參加電子製作、挑戰杯等大賽的培訓工作。此外還接收一些學生的工程培訓和社會培訓等工作。

現在教學

中心除每年面向全校8000餘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開設各種課程和實驗課程外,同時還承擔相關專業本科生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研究生等教學工作,承擔全校學生參加電子製作大賽、挑戰杯大賽的培訓,以及部分學生的工程培訓。中心是江西省勞動廳的培訓基地和中興通訊公司的培訓基地,至今已為社會培訓各類人才3000餘人,並將成為江西省自動化註冊工程師的培訓基地。
中心是面向全校的公共實驗教學平台,始終堅持“課程與實驗並重、教學與科研並重、基礎與能力並重”的理念,形成了含基礎型實驗教學,提高型實驗教學,綜合套用開發型實驗教學及科技活動創新型實驗教學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中,分為如下3個層次:
第一層次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由各課程的實驗課程完成,包括:電工電子學實驗、電路分析實驗、數字電路實驗、模擬電路實驗、微機原理實驗、DSP實驗、EDA實驗、嵌入式系統實驗及電子工藝實習。每門實驗課包含若干必選實驗和任選實驗,根據實驗的性質和難易程度,分為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培養學生的基本工程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層次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獨立設計能力,由中興通訊實驗室系列實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系統課程設計和通信系統課程設計組成,使學生全面掌握電子系統和現代通信系統的原理及運行情況,具備獨立設計和開發套用的能力。
第三層次主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進入實驗室,尤其是進入學生科技活動中心和研究生實驗室,研究自己擬定的課題和學生創新基金項目或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
中心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設立了本科生創新基金,創建大學生科技活動中。中心培養的學生連續10年獲江西省電子製作大賽團體總分第一,在電子製作大賽和挑戰杯大賽中上百次獲得全省一、二、三等獎及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並多次在各類創新設計競賽中獲獎,成績優異。
在中心接受培訓並獲全省電子製作大賽一等獎的2004屆畢業生嚴寒亮同學分配在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工作。獨立開發出智慧型GPRS無線數傳模組,並編寫《ARM嵌入式系統基礎教程》,其多媒體課件被全國200餘所大學使用。周立功董事長的評語:“一個本科畢業生僅僅在兩年內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如此境界在國內也不多見。非常感謝南昌大學培養出如此出類拔萃的明星學生。”
在學校和院系政策的指導下,中心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工作。中心教師近5年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國家級教改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0餘項,省級教改項目19項;縱向橫向項目總經費累計超過2180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1項,其中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770餘篇,其中SCI檢索50餘篇、EI檢索150餘篇、ISTP檢索90餘篇;出版教材20部,其中實驗教材10部,自編實驗講義20種。
中心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2004年南昌大學與中興通訊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中興通訊實驗室,中興通訊公司每年接收本中心約20名教師進行培訓。中心所轄的中興通訊實驗室已經掛牌成為江西師範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相關專業的實習基地,並設立了南昌大學·中興通訊NC教育聯合中心。
中心還開展了與法國普瓦提埃大學、法國國立巴黎高等套用電子學院、法國國立波爾多高等電子信息通訊學院等國外著名大學的國際合作項目,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每年都有國外研究生到中心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完成學術論文。中心目前已培養了20餘名法國、蒲隆地、高棉、越南等國家的留學生,初步成為國際交流學生的學習研究基地。
中心以創建國內一流、省內領先、集綜合性、開放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培訓與對外交流為一體的教學、科研平台和創新基地為目標,爭取成為立足江西、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心形成了以下幾點特色:
中心教師甘於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閃光的業績。中心教師不但要完成相應的教學、科研任務,還必須參加各類企業培訓和工程實訓,並取得了相應的證書。
中心已形成了基礎型、綜合設計型、提高型和科技創新型的完整實驗教學體系,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培訓與對外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共教學平台。
中心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也特別注重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此外在通訊實驗室引入中興通訊公司滾動淘汰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拉近了學生與社會和企業的距離,使培養的人才直接與企業需要接軌。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先生參觀中心後說:“南昌大學的基礎教學設備比全國許多重點高校還要好”。
法國Frenche-Comte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Kauffmann教授參觀後說:“這是我所見到的高校最好的基礎實驗室之一”。
教育部評估專家崔智林教授說:”三次到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每次來都有不同的變化,都有進步,也都有不同的感受”。
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周立功董事長說:“非常感謝南昌大學培養出如此出類拔萃的明星學生。使一個本科畢業生僅僅在兩年內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如此境界,在國內也不多見。”
中心今後的改革思路是:
進一步健全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完善實驗室開放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深入開展實踐教學質量研究;
進一步開放實驗基地和學生科技活動中心,吸引更多的學生進入中心;
進一步加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開創新的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進一步加大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提升實力和競爭力,爭取成為立足江西、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教學理念

1.教學理念
中心始終堅持“三個並重”的教學理念:課程與實驗並重、教學與科研並重、基礎與能力並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強調“以基本實驗能力為基礎,以獨立設計能力為中心,以研究創新能力為宗旨”。在實驗教學中:(1)不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簡單相同的知識結構、呆板不變的授課方式、缺乏新意的課程內容來對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2)注重學生套用能力及工程實踐經驗的培訓,強調理論水平、工程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同步提高;(3)注重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提倡課內實驗與課外培訓的互補;(4)注重驗證性實驗的技能培訓,強調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水平、實驗能力、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全面提高。
2.相關政策
學校一貫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重視實驗中心的建設與發展。
1)學校規定:新進學院的教師先到中心工作2年;實驗教師可以減免部分科研工作量;中心教師在職稱評定上給予政策傾斜等。
2)學院規定:任課教師必須帶實驗,並制定條例鼓勵教師下實驗室,參加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
3)按照學校制定的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的獎勵措施和要求,儘可能開設讓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項目。
4)學校鼓勵校企合作。中心與中興通訊公司合作,開闢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引入公司先進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設立了“中興通信本科班”和“南昌大學?中興通訊NC教育聯合中心”,並設立了“中興發展獎教獎學金”,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學生的學習激情。
5)除了國家和教育部制訂的實驗規章制度外,學校和中心自己還制定訂了各種管理條例和檔案,例如:《南昌大學教師教學工作規範》、《南昌大學實驗教學管理規定》、《南昌大學關於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意見》、《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管理制度彙編》、《南昌大學通信實驗中心管理制度彙編》等。這些完善的規章制度對中心整個實驗教學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
3.實驗教學定位及規劃
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著重學生的套用能力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的培訓,同時強調理論水平、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定位:中心以創建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綜合性、開放性,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培訓與對外交流為一體的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平台和創新基地為目標,將加強管理和建設,進一步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爭取成為立足江西、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規劃:
1)滿足非電類專業的本科生基礎教學和電類、信息類專業的本科生專業基礎教學需要,兼顧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和工程培訓需求。
2)滿足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碩士研究生及國外留學生的教學需要。
3)構建“以學生基本實驗能力培養為基礎、以獨立設計能力培養為中心、以研究創新能力為宗旨”的實驗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協調發展。
4.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及方案
1)重新修訂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大綱,補充完善實驗項目,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大型IT公司合作,開創聯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引入新的實驗項目和實驗模式。
2)關注常規儀器的更新換代,合理購置新添儀器和實驗裝置,基於多年教學經驗和教學需要,自行研製部分實驗裝置。
3)實施實驗教學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改革,出版一批新的實驗教材。鞏固數字圖像處理、電工電子學雙語實驗教學的成果,並增設部分雙語實驗教學課程。
4)在現有學習型實驗管理和教學團隊的基礎上,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培養和扶持年輕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使學習型的實驗團隊向教學研究型的實驗團隊轉變。
5)完善社會培訓機構的功能(省勞動廳培訓基地,省自動化註冊工程師培訓基地、中興通訊公司培訓基地)。
6)開展實驗教學質量評估研究,建立完整的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7)完善實驗室開放的管理制度和中心教師的流動管理方法。

學院規劃

1) 根據工程實際和社會需求,不斷改進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2)建立健全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完善教學理論和實驗內容的統一。進一步完善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3)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開展實踐教學質量評估研究,從知識與能力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大對有事業心和培養潛力的青年實驗指導教師在培訓、攻讀學位和科研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斷壯大和最佳化實驗隊伍。
5)進一步加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開創新的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使學生在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方面達到更高的水準。加大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和競爭力,爭取成為立足江西、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6)以電子設計競賽為背景,利用創新實驗室、開放實驗基地和學生科技活動中心,吸引更多的學生進入中心,通過實驗和實踐培養他們紮實的基本功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參與各種競賽,在競賽中磨練提高。
7)加大實驗中心對研究生的開放程度,重點建設好中心現有的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加快實驗中心在科研方面的建設和發展步伐。
8)加強中心網站管理和網站內容管理,進一步豐富網上實驗內容,讓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網站更好地發揮效益。

展望未來

在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我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和缺憾,但我們仍為今天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回眸過去、展望未來,中心全體教職員工正以澎湃的激情和辛勤的工作,朝著既定的目標繼續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