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茶

南山茶

南山茶(學名:Camellia semiserrata Chi)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高可達12米,嫩枝無毛。葉片革質,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葉柄粗大,無毛。花頂生,紅色,苞片萼片花開後脫落,半圓形至圓形,游離花絲無毛,子房被毛,蒴果卵球形,果皮厚木質,表面紅色,平滑,種子長2.5-4厘米。

分布於中國廣東西江一帶及廣西的東南部,海拔200-350米山地。

該種是中國栽培的紅花油茶種類中果實最大、果殼最厚的種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8-12米,胸徑50厘米,嫩枝無毛。
葉革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9-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乾後淺綠色,稍暗晦,無毛,下面同色,無脈,側脈7-9對,在上面略陷下,在下面突起,網脈不明顯,邊緣上半部或1/3有疏而銳利的鋸齒,齒刻相隔4-7毫米,齒尖長1-2毫米,葉柄長1-1.7毫米,粗大,無毛。花頂生,紅色,無柄,直徑7-9厘米;苞片及萼片11片,花開後脫落,半圓形至圓形,最下面2-3片較短小,長3-5毫米,寬6-9毫米,其餘各片長1-2厘米,外面有短絹毛,邊緣薄;花瓣6-7片,紅色,闊倒卵圓形,長4-5厘米,寬3.5-4.5厘米,基部連生約7-8毫米;雄蕊排成5輪,長2.5-3厘米,外輪花絲下部2/3連生,游離花絲無毛,內輪雄蕊離生;子房被毛,花柱長4厘米,頂端3-5淺裂,無毛或近基部有微毛。
蒴果卵球形,直徑4-8厘米,3-5室,每室有種子1-3粒,果皮厚木質,厚1-2厘米,表面紅色,平滑,中軸長4-5厘米,種子長2.5-4厘米。
該種是中國栽培的紅花油茶種類中果實最大、果殼最厚的種類,葉片橢圓形,邊緣上半部有疏而銳利的鋸齒,花大,苞及萼11片,花瓣7片,花絲管為雄蕊全長的2/3,無毛,子房有毛,容易識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西江一帶及廣西的東南部,海拔200-350米山地。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廣寧。南山茶性喜溫暖、濕潤,適宜於半蔭蔽,最適溫度18℃-24℃,相對濕度70%-80%左右。喜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怕澇、怕強風。
南山茶南山茶

繁殖方法

南山茶花由於扦插生根困難,枝接不易癒合,故多用靠接法繁殖。一般於5月份用油茶或山茶花做砧木,擺好位置,再選好接穗枝條,注意將靠接的部位用利刀削去樹皮6-10厘米,稍見木質部。然後將雙方削皮部分靠在一起密切接合,用麻皮堅密扎縛,約70天左右即可成活,癒合則需3-4個月,然後解去扎縛,將接穗枝條剪離母株,截去砧木的頂部,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植株。

栽培技術

栽培山茶花,多用盆栽。一般二三年翻盆1次。翻盆時間為秋季9-10月或春季2-3月。翻盆時如有粗根,可略加修剪。翻好盆,澆透水,將盆置於蔭處。
南山茶南山茶
遮蔭:南山茶花性喜半陰,因而生長期要遮蔭,氣溫乾燥的6-10月,遮蔭更為重要。遮蔭時間因季節不同而異,6月份只需午間蓋簾,防止直射陽光,上午11時至午後2時蓋簾;7-8月份要防烈日暴曬,上午9時至下午5時蓋簾,除頂上蓋簾外,上午東、南面,下午西、南、北三面亦需掛簾,使其既通風又蔽蔭;9月份陽光轉弱,上旬僅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蓋簾;中午以後僅在午間蓋簾1-2時即可。10月上旬如氣溫高,可在午間稍加遮蓋,如氣溫轉涼,可不加遮蓋;11月中旬需早晚蓋簾防霜,下旬移入室內越冬。
澆水:南山茶花喜濕潤,春季每日澆水1次,冬季2日澆水1次,夏季多澆水。入夏後早晚各澆1次水,如有葉片發黃而脫落的現象,表示水分過多,盆土太濕,則需稍停澆水,待盆土發白再澆水。
施肥:基肥多半在翻盆或上盆時施用,以在盆土中拌發酵的餅肥為好。4-5月份每月追肥2次;入夏後少施或不施;9月以後施較濃的液肥,多施50%的腐熟人糞尿或魚腥肥,每月2次;11月後可稍提高施肥濃度;在2-3月份,應在盆面上加重施肥,這也是花前施肥。
剝蕾:為使盆栽的花朵開得大,8月份可開始剝蕾,逐步剝去。先剝弱芽,最後使每枝留一蕾,以保證花朵能開得大而好。

病蟲防治

防治病蟲害南山茶花常有葉片發黃或呈花綠色的,用1:300倍的硫酸亞鐵噴施,3-9月每月2次,可減輕病狀。

主要價值

南山茶不但供觀賞用,也是重要木本油料,具有巨大經濟價值。
南山茶以及其花朵紅艷美觀,樹形挺拔,盛花期在冬春季節,果實外表也是淺紅色的特性,在公共綠地上栽培,既增強深圳本土特色,又彌補了冬春季節少花的不足;二是其果實可提煉山茶油。野茶油有“東方橄欖油”、“油黃金”之美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