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柳沙社區

柳沙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中山街道,黨支部成立於2008年6月,社區居民 3950 戶,總人口10924人,是一個混合單位型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寧柳沙社區
  • 成立時間:2008年6月11日
  • 地址:位於美麗的柳沙半島
  • 占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
社區概況,管理制度,發展重點對象,飲食習俗,

社區概況

柳沙社區隸屬南寧市青秀區中山街道辦事處管轄,成立於2008年6月11日,位於美麗的柳沙半島,以英華路為界,東起南寧大橋,西至柳沙足球訓練基地,占地約3.0平方公里。社區常駐人口3946戶,總人口數10526人(其中流動人口4300人)。由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柳沙學校、青秀區消防大隊、河堤派出所、荔園山莊、南寧市柳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市邕江濱水公園、廣西泓福物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物業小區組成。
柳沙社區居委會下設有社區黨支部、居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會、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委員會、勞動保障工作站、文體科教、關工委、婦聯、工會、團支部等工作委員會。社區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責權統一、管理有序、擴大民主、民主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服務社區為龍頭開展各項工作,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文明的社區。2011年獲得南寧市文明社區稱號。

管理制度

柳沙社區針對商場中的流動黨員較多的特點,於2004年65月23日成立廣西第一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站,以“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為宗旨,按照“理順關係、健全組織、建立制度、創新載體、開展活動”的工作路子,探索了非公經濟組織黨員“多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為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發揚模範作用搭建舞台。為了讓流動黨員在異地他鄉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我社區堅持服務與教育管理相結合,積極為流動人口提供充滿人性化的服務,主動為他們辦理戶口遷移、暫住證、計生證和小孩上學等各項優質服務,這些微小的服務充分體現了駐地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的關心,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在突出抓好黨員服務工作的同時,根據這部分黨員思想活躍、流動性大、不易集中等特點,通過建立健全黨內生活制度,創新活動載體,按照“業餘、小型、分散”的原則。
社區發展狀況
柳沙社區長期以來結合全市開展的“一名黨員一面旗”、“黨員身份亮出來,先鋒形象樹起來”黨員先進性教育,一直保持著共產黨員亮身份經營——懸掛“共產黨員經營戶”牌匾,這是我們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員管理的一大特色品牌。目前,有黨員掛牌經營戶45名,他們誠信經營、熱情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依賴;他們熱心公益事業,關愛社區“弱視群體”,為困難家庭子女捐款捐物、上門慰問孤寡老人,充分發揮了黨員模範作用;他們服從商場管理、支持工商、公安等部門開展工作,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個體經營戶、優秀共產黨員典型,為個體經營戶作出了出色的表率。推動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增加居民收入,著力抓好美化綠化淨化,改善街道環境,改變街道面貌。帶動全街道持續快速發展。在統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中,高度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把城鄉居民的就業、增收、社保、宜居作為系統的民生工程來抓,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幸福和諧的新型社區。

發展重點對象

柳沙社區存在問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衛生環境。
柳沙社區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養殖業方面發展豬、牛、羊,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000元。

飲食習俗

柳沙社區建國前後,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8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