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淨覺寺

南京市淨覺寺

該寺亦名三山街禮拜寺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著名清真寺,是南京現存最早的清真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京市淨覺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三山街
  • 著名景點:南京市淨覺寺
  • 修建年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
簡介,建築特點,

簡介

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敕建,不久被焚毀.宣德五年(1430年)回族著名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準備第六次下西洋的前夕,明宣宗特準鄭和的奏請,動用國庫資金重建淨覺寺。弘治五年(1492年)重修。嘉靖年間(1522―1566年)世宗敕賜“淨覺寺”匾額並建牌坊1座、相傳該寺在明代建築範圍不少於40畝。清代以來迭經出售、出租和拆建馬路,僅餘6.54畝。太平天國初期被拆毀。同治前後穆民集資重建,民國初年蔣秀冬氏捐建南北講堂及樓廳,1957年再修。“文革”中為工廠占用,原僅存的明代建築磚石牌坊被拆除,匾聯、碑石倖存者不多。明清以來,劉智、王岱輿、伍遵契等對中國伊斯蘭教起過重大影響的學者都曾在此進行著書立說等學術活動。十一屆三中全會
南京市淨覺寺
後,經人民政府數次撥款維修,現有禮拜大殿、磚刻牌坊、望月樓、南北講堂、碑亭、水房等建築約2000平方米,占地約為4000平方米。全市伊斯蘭教重大的宗教活動均集中於此。平時“主麻”聚禮的中、外穆斯林有約500人,重大節日參加會禮的中、外穆斯林多達5000餘人,是南京回族民眾和伊斯蘭教信徒的宗教活動中心。該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市淨覺寺

建築特點

宗教政策恢復後重新開放,1982年、1984年政府撥款修葺、重建一新。現寺建築總面積165o平方米,寺門臨街南開,門內迎面為新建復原明代牌坊。院內分兩進,最前為望月樓,有樓廳3間,帶前廊,背朝前作倒座形式,稍後兩側為南北講堂各3間。儀門為圓月形,後進中央是正廳,面闊、進深各3間,廳後為大殿,二者以廊相連,平面是工字形,禮拜大殿為中國宮殿式,建築面積348.7平方米,可容400餘人同時聚禮,為南京各清真寺之冠,門額懸“正心誠意”匾,為“民國十一年六月南京回教聯合會會長暨會員敬立”。寺內另有附房17間。該寺地處要地,歷代均有著名經師出教傳學,清初王岱輿、劉介廉、伍遵契、馬君實等先賢先後在此譯經講道。民國年間金永興阿訇與外籍基督教傳教士李嘉白公開論戰,頗為著名。該寺還曾先後是“南京市回教聯合會”、“中華回教公會”及其南京籌備委員會、大道報》社等全國性及地方伊斯蘭教機構所在地。本坊教民素以“新行”著稱,但奉行亦不徹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