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大樓

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集中辦公的北京東路41號、43號原為國民政府考試院,原門牌號碼是試院路1號。考試院的建築按東、西兩條平行的中軸線排列。

東大門現為南京市政協大門,門牌號北京東路43號。西大門現為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政府大門,門牌號為北京東路41號。

大院裡的武廟大殿曾是明朝初年建立的十廟之一,因祀奉關羽而得名。1982年它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是南京市社建工委等單位的辦公地點。

大院裡的明志樓建於1933年,是考試院的主考場,也是考試院的中心建築,為仿明清宮殿式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面覆蓋綠色琉璃瓦,斗拱、檐椽、梁枋等均施以彩繪。90年代經過改建,中部現為南京市人民政府大禮堂。

2001年7月,國民政府考試院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政府大樓
  • 辦公:北京東路41號
  • 樓建於:1933年
  • 改建:90年代
市級機關大院,公眾開放日,開放時間安排,

市級機關大院

右邊組圖中的第一張便是建於1933年的明志樓。小布還細心地為此樓做了詳細註解:它是考試院的主考場,也是考試院的中心建築。明志樓為仿明清宮殿式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單檐歇山頂。屋面覆蓋綠色琉璃瓦,斗拱、檐椽、梁枋等均施以彩繪。
市府大院市府大院
其實,走在市政府大院內,一座座民國建築巍然屹立。但其中還有一處是完完全全的古代廟宇建築,這便是武廟。據了解,這個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七年的武廟建築群,清代政府因怕漢人崇尚武神而復明,於是將武廟改為文廟,與明國子監留下的眾多學館學府連成一片,被統稱為江寧府學,在太平天國時期被毀於戰火,後重新修建恢復武廟。修復後的武廟於1869年竣工,造頭門、戟門、正殿等共107間,圍牆一周,並有泮池、墁地等,不過現在這些都已不復存在。現存的武廟大殿重檐歇山頂,周圍迴廊,台基很高,前有月台,殿內空間高敞。
據悉,武廟遺址曾被用作市級機關的辦公場所。但近日這裡已經被圍擋起來進行修繕。

公眾開放日

2014年起,每年的1月1日、5月1日、10月1日,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集中辦公的機關大院將對普通市民敞開大門,歡迎做客。南京市委昨日召開常委會,研究推進南京市黨政機關“公眾開放日”活動,並出台《關於建立市領導“調研月”制度的若干規定》。
這一會議指出,目前南京部分黨政機關已經舉辦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公眾開放活動,但大多數部門的開放尚未正式啟動,有必要對全市黨政機關公眾開放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推進。這次南京市率先選擇北京東路41、43號大院(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辦公地點),以及市政務辦、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藥監局、市規劃局、市城管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市地稅局等11個部門作為首批機關部門開放單位,待條件成熟後,再在全市逐步推開。
開放的內容,分為主題展示、便民服務和觀光旅遊三類。“主題展示類”選擇與公眾生活、工作密切相關、民眾較為關注的重點工作作為主題,讓民眾在開放活動中逐步了解、熟悉和支持部門工作。“便民服務類”主要結合與民眾密切相關的視窗單位和服務項目,使民眾進一步了解各項業務的政策規定、辦理流程及便民措施等,通過開放更好地服務和方便民眾。“旅遊觀光類”將適合觀光的部分機關院落進行整理,推出便於觀光的機關場所,向民眾公開展示部分機關的辦公環境、建築及文物。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單位根據開放內容、場地容量等因素,分別確定參與活動的對象和規模。各相關單位確定開放活動計畫後,應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通過發放邀請函、集體組織報名等方式及一定的審核把關程式,有組織、有秩序地開放。開放的時間,根據開放內容,原則上每年安排不少於2次開放活動,具體時間提前向社會公開或通知參與人員。
這次會議還明確,每年11月為市領導“調研月”。根據《規定》,市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做到親自選定課題、親自組織實施、親自調查研究、親自起草和修訂報告,使調研成果真正體現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決不當“甩手掌柜”,更不能由牽頭部門代勞代言。

開放時間安排

◎政務辦:每年5月下旬、11月下旬。
◎住建委:每年每季度第二周的周三全天。
◎教育局:每年寒假、暑假期間各一天。
◎公安局:2013年12月28日上午(車輛管理所),2014年3月26日、9月24日(出入境接待大廳)。
◎國土局:每年每季度第一周的周五全天。
◎藥監局:每年6月下旬、11月下旬。
◎規劃局:每年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
◎城管局:每年5月上旬、10月26日。
◎衛生局:每年6月上旬、11月下旬。
◎體育局:每年3月5日、6月11日。
◎地稅局:每年4月中旬、10月下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