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紅妝藝術館

十里紅妝藝術館

十里紅妝藝術館坐落在浙江寧波寧海徐霞客大道東側,這是一座由民間創辦的藝術館。館裡收集珍藏有1000多件“十里紅妝”器具,為我國江南民間同類收藏之最。被初評為5級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展館名稱:十里紅妝藝術館
  • 展館位置浙江寧波寧海徐霞客大道
  • 展館主題:十里紅妝
  • 性質:民辦
展品,鋪床,十里紅妝,製作年代和工藝,何曉道,

展品

一走進藝術館,你就會被琳琅滿目的館藏展品所感染,仿佛回到了明清時期的江南民間生活:大到床鋪家具,小到針頭線腦,從金銀首飾、衣裳布匹、燭檯燈火、床櫥櫃桌、枕箱被帳、冠巾鞋襪、銅盆器皿、瓷漆杯盤、梳洗用具到珠玉珍玩、文房四寶,凡舊時新娘嫁到夫家的生所需應有俱有。

鋪床

所謂“十里紅妝”是舊時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褲鞋履、首飾、被褥以及女紅用品等細軟物件在親迎時隨花轎傳送外,其餘的紅奩大至床鋪,小至線板、紡綞,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

十里紅妝

發嫁妝時,大件家具兩人抬,成套紅腳桶分兩頭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東西盛放在紅扛箱內兩人抬。一擔擔、一槓槓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蜿蜒數里的紅妝隊伍經常從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蕩蕩,仿佛是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洋溢著吉祥喜慶,炫耀家產的富足,故稱“十里紅妝”。
嫁妝家具習慣上分為內房傢伙和外房傢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紅櫥、床前櫥、衣架、春凳、馬桶、子孫桶、梳妝檯之類放在內室的,都屬內房傢伙;畫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傢伙。從功能上講,可分為生活起居類、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

製作年代和工藝

這些館藏家具、漆具的製作年代多為清代,少數延至民國。它們集雕刻、堆塑、繪畫、貼金、泥金、罩漆等工藝於一身,樸素、古雅而富麗,其中的“中國紅”硃砂漆工藝可稱中華工藝之瑰寶,是寧紹地區傳統漆器、雕刻技術的綜合體現。如梳妝鏡台、酒罈、靠背椅、槓箱等或局部施雕,或通體起地浮雕,通透空靈,雕飾華麗而不失親切。帶有文人氣息,造型清雅而華美,富有生活情趣。而光素的朱漆小提桶則質樸中透著高雅,造型圓潤而空靈,簡約而委婉,線條變化富有韻律感。
如果說,那造型遒勁而華美的紅櫥如同俊美的寧紹男子,則這輕盈而流暢的小提捅更如婀娜多姿的寧紹女子。館藏珍品不僅可讓人欣賞體現在器具上的美,其濃厚的人文色彩,也為研究明清時期浙東的社會文化提供了較好的實物模本。
“十里紅妝”的熱鬧場面已成為歷史,承傳了千百年的婦女境況已徹底改變,但曾經讓古代婦女哭過、恨過、愛過和榮耀過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作系統的了解和研究是江南民間藝術館和大家的責任,因為她們是我們的祖輩。

何曉道

藝術館的主人何曉道是位深通其道的民間藝術鑑賞收藏家。他以近20年時間,一邊經營明清家具的生意,一邊從大量的器具中找出值得珍藏的精品。這些民俗遺存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社會正處在改革變化的歷史轉型期,社會經濟文化民俗民風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急速變化。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這些民間藝術品正日漸消失,漸漸成為稀有之物。而這些生長在民間文化沃土上的山花野卉,卻努力使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仍保存著幾千年來延續著的一些文化傳統,尤其是弘揚具有獨特魅力的浙東家具文化,實是難能可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