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事件(1956年波蘭十月事件)

十月事件(1956年波蘭十月事件)

十月事件是赫魯雪夫被迫妥協,同意哥穆爾卡等人進入政治局,但堅持不能把羅科索夫斯基排除在外。哥穆爾卡明確指出,在波蘭人民眼中,羅科索夫斯基是“蘇聯控制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56年波蘭十月事件
  • 外文名:Soviet Union and the October Incident in 1956 of Poland
  • 主要人物:赫魯雪夫 哥穆爾卡
  • 發生時間:1956年
1956年7月,波蘭二屆七中全會推舉曾因“右傾民族主義”入獄的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擔任波蘭領導人,並解除了蘇聯派來的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國防部長的職務。聞訊後的赫魯雪夫立即向波黨提出進行磋商的邀請,但波黨以將召開八中全會為由拒絕了邀請。10月19日赫魯雪夫突然單方面飛抵華沙,他一下飛機就憤怒的向波蘭代表大吵大嚷,同時蘇聯軍隊也在向華沙推進。在哥穆爾卡的說服下,赫魯雪夫最終同意蘇軍將不使用武裝干涉,並將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
波茲南事件後,蘇聯擔心波蘭會擺脫自己的控制,決定進行干涉。10月19日,在波蘭黨舉行八中全會之際,赫魯雪夫未經邀請,率領一個陣容強大的代表團飛赴波蘭,同時調動車隊包圍華沙。赫魯雪夫要求參加波黨會議,遭到斷然拒絕:他指責波黨關於新領導層的安排排斥了優秀共產黨員,為反動派和反革命分子開闢道路,指責波黨對領導層擅自進行調整是對蘇聯的蔑視,因而反對改組政治局。哥穆爾卡等人堅決拒絕赫魯雪夫的指責,並要求包圍華沙的蘇軍撤離。赫魯雪夫被迫妥協,同意哥穆爾卡等人進入政治局,但堅持不能把羅科索夫斯基排除在外。哥穆爾卡明確指出,在波蘭人民眼中,羅科索夫斯基是“蘇聯控制的象徵”。波方解釋說,波蘭所走的道路並不妨礙與蘇聯的聯盟關係,波蘭不會退出華約。此時,波蘭的工人、學生展開遊行示威支持波共中央,多數波蘭軍隊也不再聽從羅科索夫斯基的指揮,赫魯雪夫只得同意將蘇軍撤回營地,並把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這場鬥爭被稱作“十月事件”。隨後,波黨八中全會正式選舉哥穆爾卡為波黨第一書記,同意他提出的政治路線,並通過了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