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公(漢語辭彙)

十八公(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八公,典故名,典出《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嗣主·孫皓傳〉。指松。拆“松”為“十八公”三字,因以為別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八公
  • 解釋:指松。拆“松”為“十八公”三字
  • 出處:《三國志》
  • 拼音:shí bā gōng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十八公
拼音:shí bā gōng
解釋:指松。拆“松”為“十八公”三字,因以為別稱。

詳細釋義

典源

《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嗣主·孫皓傳〉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東關,丁奉至合肥。是歲,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等入擊交阯,為晉將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還合浦。裴松之注引吳書曰:初,固為尚書,夢松樹生其腹上,謂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歲,吾其為公乎!」卒如夢焉。
十八公
《藝文類聚》卷八十八〈木部上·松〉
《吳錄》曰:丁固夢松樹生其腹上。人謂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其為公乎?」

釋義

“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歲,吾其為公乎?”後因以“夢松”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

用典示例

蘇軾 《夜燒松明火》詩:“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
元 方回 《七月三日朱用和羅弘道同訪南山無竭師》詩:“臨軒十八公,老壽藤蘿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