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

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

《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嘗試從中觀尺度的區域開發出發,在評析傳統開發理論的作用時,探尋其突破口。《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思路是從構築中觀尺度的地域組織理論入手,並與國家巨觀經濟環境的改善和區域內部結構調整相結合,尋求區域與國家,區域與區域聯繫協調的同時,探尋區域開發的最佳化途徑。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290頁
  • 開本:16
  • 作者:周建明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區域規劃與開發
第一節區域與區域開發
一、區域
二、經濟區與開發區域
三、區域開發
第二節區域規劃的構成因子
一、巨觀經濟環境
二、地域尺度
三、區位因子
四、空間結構因子
五、區域經濟構成因子
第三節區域規劃的類型與層次
一、區域規劃的類型
二、區域規劃的層次
第四節區域規劃三大特徵
一、區域性
二、綜合性
三、戰略性
第五節區域開發的過程和機制
一、技術的空間傳遞與市場的空間轉移
二、區域的外部衝力與適應能力
三、技術吸納、創新培育、產業升遷的模式
四、地域空間集聚與擴散的時空演化
五、區域開發的時空演化機制
第二章區域規劃的理論模式
第一節區域開發的理論脈絡
一、勞動地域分工理論(Spatial Divisionsof Labor Theory)
二、均衡發展理論(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三、非均衡發展理論(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四、中心—外圍模型(Center—Periphery Model)
五、依附論(Attachment Theory)
六、循環累積因果原理(Cumulativeand Ciroular,Causal Theory)
七、出口基地理論(Export Base Theory)
八、進口替代與出口替代戰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Ex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九、倒U型曲線規律(Williamson’s Inverted—UTheory)
十、區域發展階段理論(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
十一、長波理論(Long—wav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十二、產業集群理論(Industry Cluster Theory)
十三、創新一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十四、IMD區域競爭力模型(IMD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十五、波特區域競爭力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十六、田園城市理論(Garden Cities)
十七、中心地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
十八、區位論(Location Theory)
十九、圈層結構理論(Circle Structure Theory)
二十、區域協同理論
二十一、區域城市結構理論
二十二、大都市帶理論(Megalopolis Theory)
二十三、地域生產綜合體理論(Territorial Production Complex Theory)
二十四、核心—邊緣理論(Core—periphery Theory)
二十五、擴散理論(Diffusion Theory)
二十六、梯度推移學說(Gradient Elapse Theory)
二十七、增長極理論(Growth Pole Theory)
二十八、發展軸理論(Axisof Development Theory)
二十九、點—軸開發理論(Point—axis Development Theory)
三十、二元結構論(Dual Structure Theory)
三十一、麥吉Desakota理論(McGeeDesakotaTheory)
第二節區域規劃研究與實踐
一、國際區域規劃的研究與實踐脈絡
國內區域規劃的實踐歷程
國內區域規劃的理論進展
第三節區域開發的趨勢導向
一、區域規劃與區域研究的方法論
二、區域規劃與區域研究的新趨勢
第四節我國區域規劃與開發的現狀與思考
一、區域發展政策變化趨勢
二、區域發展差距形成原因
三、區域發展的問題、思考與展望
第五節本章小結與金書框架
第三章區域發展模式與機制
第一節區域經濟系統特徵分析
一、經濟系統的特徵指標
二、地域經濟成長過程
第二節區域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巨觀經濟效益
二、社會公平
三、生態環境改善
四、政治穩定
第三節區域發展條件系統分析
一、區域條件分析的理論發展
二、影響區域產業結構的因子分析
第四節區域產業體系的結構與最佳化
一、區域產業分析的理論基礎
二、巨觀產業政策指向
三、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設計
第五節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模式規劃案例
一、海西經濟區產業規劃
二、黃河三角洲產業規劃
第四章區域競爭力提升路徑
第一節區域競爭力研究的起源
第二節區域競爭力的概念內涵
一、國外對於區域競爭力的定義
二、國內對於區域競爭力的定義
三、小結
第三節理論基礎競爭理論
一、競爭理論
二、國際貿易理論
三、區域經濟理論
四、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理論
第四節區域競爭力評價模型
一、主觀權重法
二、層次分析法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因子分析法
五、灰色關聯法
六、熵值法
第五節區域競爭力理論模型
一、國外區域競爭力模型
二、國內區域競爭力模型
三、小結
第六節區域競爭的提升路徑
一、區域競爭力提升的不同視角
二、區域競爭力提升的不同途徑
第七節區域競爭力的實證研究
一、國外
二、國內
……
第五章區域競合
第六章區域空間組織
第七章區域規劃技術支撐系統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