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與實踐

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與實踐

《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是1999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1748532
  • 頁數:312
  • 定價:25.00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10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區域創新: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節 區域的崛起與經濟個性化
1.l 全球化與區域化
1.2 全球化與個性化
1.3 區域發展與“後福特主義”
1.4 中國的區域發展
第二節 區域創新:區域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2.l 從“運費”到“知識”
2.2 從“雁型傳遞”到區域創新
2.3 從新古典主義到漸進經濟學
2.4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大學
2.5 從線性創新到網路發展
2.6 區域創新網路成為區域創新的組織形式
第三節 培育區域網路,激發區域創新
3.l 區域創新網路的創新機制
3.2 區域創新網路的生態機制
3.3 區域創新網路的發育
3.4 組織的滲透性與根植性
3.5 企業的本土化和國際化
3.6 區域創新網路的績效測度
第四節 區域創新:中國經濟發展之路
4.l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關鍵在於培育區域創新網路
4.2 “小”的就是美好的:發展小範圍區域經濟
4.3 高新區與地方經濟
4.4 走出“獨一企業鎮”:中國傳統重工業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4.5 塑造中國世界級的“區域品牌”,參與國際競爭
專欄一:矽谷的魅力
專欄二: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分工
專欄三:跨國公司的複合一體化戰略
專欄四:既分化又整合的全球汽車工業
專欄五: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
專欄六:壽光蔬菜Know―how,播撒謊華種子
專欄七:聲肥光肥氣肥磁肥,壽光蔬菜“口福不淺”
專欄八:善用知識與科技的新加坡
專欄九:後院戰略、本地化戰略和全球網路化戰略
專欄十:後來居上的芬蘭
專欄十一:欣欣向榮的陝西楊凌
專欄十二: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話說北京和上海的科技資源
專欄十三:新加坡藉助外力發展大學
專欄十四:湖北大冶區域創新
專欄十五:中關村呼喚“網路型”企業家
專欄十六:新公司和新產業的衍生一“矽谷”的源頭活水
專欄十七:湖北農科院“草莓”事件
專欄十八:丹麥朱特蘭(Jutland)地區企業的機構學習
專欄十九:小小“草莓”緣何激起千層浪
專欄二十:威爾斯經濟結構五個最主要的評價指標
專欄二十一:中關村花開落哪家
專欄二十二:義大利的小範圍區域經濟
專欄二十三:色彩斑斕的浙江“塊狀經濟”
專欄二十四:蘇州新區外企民企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專欄二十五:芬蘭科技園成功要訣
專欄二十六:段永基點評矽谷、新竹和中關村
第二章 全球化與區域經濟
第一節 全球化的涵義及發展趨勢
1.1 全球化的涵義
1.2 全球化與國際化
1.3 全球化發展的動因
1.4 全球化的特徵
l.5 全球化的影響
1.6 全球化帶來的歷史機遇
第二節 全球化過程呈現出經濟區域化特徵
2.l 全球化帶來了分工的變化
2.2 全球化下的區域競爭優勢
2.3 全球化與本土化
2.4 全球化是區域經濟成長的必然要求
第三節 全球化下區域經濟的新含義
3.l 全球化下區域的含義
3.2 全球化下區域經濟的特徵
專欄一:全球化的基本特點
專欄二:兩種不同的全球化現象
專欄三:“全球化”需要三種國際資本的活動
專欄四:跨國公司: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
專欄五:信息網路化推動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專欄六:迅猛發展的國際直接投資
專欄七:全球化下的中國
專欄八:全球化下區域面臨挑戰
專欄九:本土化的含義
第三章 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創新系統
第一節 區域創新系統概念的提出
1.1 幾種不同的創新模式
1.2 區域創新系統與國家創新體系
1.3 區域創新系統與“後福特主義”、“工業群”和“地區的興起”
第二節 區域創新系統的漸進過程
2.l 區域經濟的特徵
2.2 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的演進
2.3 區域創新系統與漸進經濟學
2.4 漸進理論和區域發展
第三節 區域創新的系統問題
3.l 創新的系統方法
3.2 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內涵
3.3 區域內的機構學習
第四節 創新的區域問題
4.l 區域概念內涵界定
4.2 按不同集體秩序分類的區域
第五節 形態各異的區域創新系統
5.l 政府管理與區域創新系統
5.2 網路組織的區域創新系統
5.3 國家計畫控制的區域創新系統
5.4 本土主義的區域創新系統與商業創新
5.5 相互影響的區域創新系統
5.6 全球性的區域創新系統
專欄一:創新的關鍵在於知識的流動
專欄二:韋伯的工業區位理想位置
專欄三:勞施(A.Losch)的“圓形市場區”
專欄四:漸進經濟學中的企業
專欄五:傳統工業區形成的兩個關鍵性系統缺陷
專欄六:威爾斯創新區域內的“群”
專欄七:學習經濟學與學習經濟
專欄八:塞貝(Sabel)的“審慎的信任”
第四章 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空間集聚
第一節 傳統的企業空間集聚理論
1.l 韋伯的區域經濟理論
1.2 集中理論
1.3 集中的作用和經濟性
1.4 企業空間集聚理論
1.5 知識經濟的到來與企業的空間集聚
第二節 企業空間集聚的成因分析
2.l 資源稟賦是企業空間集聚的原始動力
2.2 市場交易關係是推動企業空間集聚的重要因素
2.3 產品(技術)生命周期使得企業集聚具有明顯的技術層次特徵
2.4 高技術人才作為知識創新、生產和傳播的主體日益成為高技術企業空間集聚的推動力
第三節 知識經濟下企業空間集聚的新特點
3.l 企業空間集聚新的表現形式――企業群的出現
3.2 企業空間集聚的核心主體――高技術企業
3.3 企業空間集聚的不竭動力――創新
3.4企業空間集聚的有效載體――區域創新網路
第四節 企業空間集聚對發展區域經濟的啟示
4.l 以市場為紐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
4.2 區域經濟國際化是發展縮小我國與已開發國家之間差距的空間模式
4.3 培育和完善區域創新網路
第五章 三螺旋模式與區域創新網路
第一節 區域經濟發展的三螺旋模式
1.l 攜手共進,走出困境
1.2 三螺旋理論
第二節 區域創新網路成為區域經濟的載體
2.l 網路成為新的創新組織形式
2.2 區域創新網路的基本特徵
2.3 區域創新網路的發育
第三節 區域創新網路的績效測度
3.1 知識的測度
3.2 測度知識網路
3.3 區域創新網路的測度
專欄一:大學職能的轉變一由一個中心向三個中心的轉變
專欄二:走出清華園
專欄三:全國以及北京市各類高等學校科技人力情況
專欄四:中關村地區大學和院所自辦企業
專欄五:清華大學的校辦產業
專欄六:北航“脈動燃燒技術”產業化
專欄七:高技術企業集團一六所模式
專欄八:中關村大學和研究院所的本土化趨勢日益加強
第六章 區域創新系統中的政府
第一節 區域創新系統中政府的巨觀職能分析
1.1 政府在區域創新中的雙重角色
1.2 政府在區域創新中的重要的作用在於進行機制設計並監督其運行
第二節 區域創新系統中政府的微觀功能分析
2.1 政府與企業
2.2 政府與大學和研究機構
2.3 政府與中介組織
第三節 美國政府在區域創新過程中的行為
3.1 科技資源投人與管理
3.2 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制定和執行科技政策
3.3 採取措施,促進技術創新
3.4 執行產業政策
第四節 我國區域創新發展中政府的行為
4.1 中關村區域創新發展過程的政府行為
4.2 北京市政府在區域創新系統中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