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兌損益確認

匯兌損益確認是匯兌損益是企業進行外匯業務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較難處理的難題。什麼是匯兌損益,外匯兌換業務產生的損益簡稱匯兌損益,是指已經收入的外幣資金在使用時,或已經發生的外幣僨權、外幣債務在償還時,由於期末匯率與記帳匯率的不同而發生的折合為記帳本位幣的差額。在會計核算上,工業、流通企業等工商企業新制度中,在“財務費用”科目中設定“匯兌損益”明細科目,發生時,借方登記匯兌損失,貸方登記匯兌收益;期末借方餘額反映匯兌淨損失,貸方反映匯兌淨收益。金融、保險企業新會計制度中設定了“匯兌收益”和“匯兌損失”兩個科目,分別反映外匯兌換和外匯買賣的收益和損失。

對匯兌損益的確認歷來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匯兌損益應以實現為準。即外幣的增加減少,以兌換為本位幣為實現。這種以實現為準確認匯兌損益的方法較為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這實際上是採用了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原則。一是認為,凡是由於匯率變化引起的外幣與本位幣的折算差額均為匯兌損益。這樣做,在企業持有大量外匯資金的情況下,在匯率變動較大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企業或者墊付很多稅金,或者少交很多稅金。但這樣符合會計上的權責發生制原則,在匯率下調時同時也符合穩健原則。這兩種做法,在不同國家均有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