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副中心

北京行政副中心

北京行政副中心是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規劃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副中心轉移,而設定的一些代替非首都功能的區域。

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綱要〉的意見》。北京目前積極推動老城重組,未來將聚焦通州,加快推進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爭取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行政副中心
  • 別名:通州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市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0個鎮、1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潞源街道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149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南部
  • 面積:907平方公里
  • 人口:118.4萬(2010年)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西海子公園、燃燈佛舍利塔、永通橋、北運河端遺址
  • 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北京站、通州站
  • 車牌代碼:京G
  • 行政代碼:110112
歷史背景,通州優勢,通州準備,通州建設,四個中心,存在問題,北京目標,京津冀一體化,

歷史背景

北京市積極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著力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最佳化調整城市布局,發揮首都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聚焦通州,北京市還將加快推進市行政副中心建設。2017年,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調整退出任務。此外,北京還將有序引導呼叫中心等勞動力密集的後台服務功能從三環以內整體遷出﹔加大 “以業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爭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爭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資源環境與首都城市戰略地位相協調,讓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通州優勢

●通州是北京唯一與天津、河北都接壤的行政區。
●區域面積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萬人。
●通州新城規劃範圍內人口為119.1萬。
●目標是區域服務中心、文化產業基地、濱水宜居新城。

通州準備

●2004年,通州成為距離北京中心城區最近的重點新城。
●2012年,官方首次提出通州成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
●2014年,中央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到重大國家戰略,通州被賦予“橋頭堡”重任。
●2015年,《綱要》被審議通過,通州承載著北京未來發展。

通州建設

●通州區今年共有重點建設項目任務86項,總投資1638.8億元。
●另有46項處於重點推進前期工作階段。

四個中心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國際交往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

存在問題

●單中心模式
●人口擁擠
●交通擁堵
●公共資源緊張
●大氣污染難題
●地下水超采嚴重

北京目標

●城市布局要與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
●2017年將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調整退出任務。
●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爭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城六區爭取疏解15%左右人口。

京津冀一體化

●進行前瞻性規劃,防止在副中心“攤大餅”,預防新的“城市病”。
●儘快疏解北京公共服務資源,增強副中心服務能力,爭取在2017年取得明顯的進展。
●按照跨區域的戰略思路,用一張藍圖,把通州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先導區。
●打破既有“一畝三分地”的行政區劃,調動各方積極性。
●京津冀一體化,非首都核心功能並不等於落後的產業和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