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

前身是機械電子工程教研室、測試教研室和流體傳動與控制教研室。1996年,上述三個教研室合併成立了“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2000年,改稱“機械電子工程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
  • 類別:系
  • 內容:機械電子工程
  • 學校: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研究領域,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教學情況,科學研究,交流合作,需求展望,

機械電子工程

1993年,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獲得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工學博士授予權。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以本專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於1999年獲準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研究領域

--------------------------------------------------------------------------------
在工程技術中將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特色。通過套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形成“設備故障診斷與生產質量管理”、“機電系統監測與智慧型控制”、“機器人技術與套用”、“光機電一體化技術與套用”、“大型工業機械裝備及其控制”、“信息機械學與微機電系統科學”和“流體傳動與控制”等多個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學術研究梯隊,研究工作涉及冶金、石化、環保和國防等領域。

師資力量

--------------------------------------------------------------------------------
我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編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副教授8人,講師2人,其中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北京市高校名師1人。在過去的五年中,以我系教師為主教練指導的北京科技大學代表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了兩次冠軍、兩次亞軍和一次季軍。

人才培養

--------------------------------------------------------------------------------
我系每年招收碩士生40~50名,博士生10~15名。我系在工程碩士培養方面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3年,我系在國內率先招收了第一個面向企業的在職碩士研究生班,為我國工程碩士的培養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學位辦的充分肯定,並予以推廣,於1997年正式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多年來,我係為國內大中型冶金企業和機械製造企業培養了240名工程碩士研究生,為提高企業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素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此,我系獲得冶金部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教學情況

--------------------------------------------------------------------------------
我系每年指導“機械電子工程”方向本科學生100多人,承擔了“測試技術”、“自動控制理論”、“液氣壓傳動”和“機電系統原理與套用”4門必修課,以及“套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套用技術”和“機電系統綜合實驗”等11門選修課的教學。我系在課程設定、教材建設和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其中“機電類學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與實踐”教改項目獲得國家級教學改革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改革一等獎。

科學研究

--------------------------------------------------------------------------------
我系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五重大設備攻關項目、省部級基金項目和國防科工委項目,承擔橫向課題100餘項,發表論文368篇,其中102 篇被EI、SCI和ISTP檢索。“無線感測器網路在冶金工業監測中的套用研究”、“基於非線性非平穩時間序列分析的故障診斷理論與方法”和“精密鈑金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等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轉爐-CSP流程批量生產冷軋板技術集成與創新”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交流合作

--------------------------------------------------------------------------------
我系與國內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交流廣泛、合作密切。與國內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有著多種方式的合作,為這些企業解決了許多重大技術難題,進行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培養,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需求展望

--------------------------------------------------------------------------------
需要引進光機電一體化、流體傳動與控制、新型檢測技術、先進的機電一體化製造技術等方向的人才。今後將進一步拓寬科研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國際合作,保持行業領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