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正道

務正道

務正道地區泛指貴州省遵義市下轄的務川、正安、道真三縣,地處黔北。因三縣地域相鄰,人文相親,所以人們習慣用務正道作為統稱。其中務川與道真是全國唯一的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也是仡佬族發源地。而道真與正安原本就是一家,同屬珍安州,民國30年7月,析珍安州東北地置道真縣,以紀念漢代學者尹珍(字道真),治所土溪場(今玉溪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務正道地區
  • 別名:珍州、丹砂古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務川、正安、道真
  • 電話區號:0852
  • 地理位置:黔北
  • 面積:7528.59平方公里
  • 人口:約130萬人
  • 方言:西南官話
  • 著名景點:九天母石寨、九道水國家級森林公園、銀杉自然保護區
  • 機場:遵義新舟機場
  • 火車站:遵義站、武隆站
  • 車牌代碼:貴C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

歷史

務川——秦屬巴郡。漢代,歸涪陵。西晉永嘉元年(307)以後,沒於夷僚。隋朝,開皇十九年(599年)置務川縣;大業七年(611),置高富縣,屬明陽郡。唐代,武德四年(621年)置務川郡於縣治,領務川、涪川、扶陽三縣,旋即改為務州;貞觀四年(630年)改務州為思州;貞觀十年(636年)屬黔州;十一年(637年)又歸屬夷州。宋朝,政和七年(1117),移思州治務川縣於此都濡故地,復置務川縣;宣和四年(1122),廢思州,務川縣降為務川城,屬彭木縣;南宋紹興二年(1132),復建思州及置務川縣。正安——正安地域,春秋戰國時屬大夜郎鄨國。秦改郡縣制,北部屬巴郡,南部屬鄨縣境域。漢代北部屬涪陵縣和枳縣,南部先屬犍為郡鄨縣,後屬牂牁郡鄨縣。魏晉南北朝屬平夷(蠻)郡鄨縣。隋大業十年(614年)屬明陽郡黔州信安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屬義州信寧縣,繼屬智州、牢州、夷州。貞觀十六年(642年)縣境屬珍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珍州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珍州。五代十國為前蜀和後蜀轄地。宋初屬珍州樂源縣。開寶元年(968年)後珍州改名西高州。大觀二年(1108年)復名珍州。道真——秦朝屬巴郡。東漢建安六年(201),為巴東涪陵縣所轄。三國至南北朝時期,蜀漢屬涪陵郡涪陵縣;晉永嘉後,涪陵郡“地沒蠻夷”;至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土著首領田思鶴“以地內附”,置奉州;建德三年(574),改奉州為黔州。隋朝,大業十年(614)置信安縣,隸明陽郡。

地理環境

務川——務川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0′-108°13′、北緯28°10′-29°05′之間。東與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相連,西與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鳳岡縣接壤,北與重慶市的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交界。縣城距遵義市區195公里,距重慶市區250公里。縣域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2公里,總面積2777.59平方公里。
正安——
正安縣是貴州省遵義市下屬的一個縣,位於貴州省北部,遵義東北中位地帶,南距遵義140千米。有漢、仡佬、土家、苗等民族,以漢族為多。轄11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鳳儀鎮瑞溪鎮和溪鎮、安常鎮、坪鎮、流渡鎮格林鎮新州鎮廟塘鎮小雅鎮中觀鎮碧峰鄉樂儉鄉、謝壩仡佬族苗族鄉、市坪苗族仡佬族鄉、儉平鄉、楊興鄉桴焉鄉班竹鄉。縣政府駐鳳儀鎮。郵編563400,代碼520324,區號0852。
道真——道真縣位於貴州省北部,在東經107°21′-107°51′、北緯28°36′-29°13′之間。道真縣與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正安縣、南川區、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接壤。幅員面積2156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務川-
截至2013年,務川縣轄10鎮5鄉,分別為都濡鎮、豐樂鎮、黃都鎮、涪洋鎮、鎮南鎮、硯山鎮、浞水鎮、茅天鎮、柏村鎮、大坪鎮、蕉壩鄉、紅絲鄉、泥高鄉、分水鄉、石朝鄉。正安-轄11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鳳儀鎮瑞溪鎮和溪鎮、安常鎮、坪鎮、流渡鎮格林鎮新州鎮廟塘鎮小雅鎮中觀鎮碧峰鄉樂儉鄉、謝壩仡佬族苗族鄉、市坪苗族仡佬族鄉、儉平鄉、楊興鄉桴焉鄉班竹鄉。縣政府駐鳳儀鎮。道真-截至2012年底,道真縣轄10個鎮、4個鄉,分別為玉溪鎮、三江鎮、隆興鎮、舊城鎮、三橋鎮、洛龍鎮、忠信鎮、陽溪鎮、平模鎮、大矸鎮、棕坪鄉、桃源鄉、河口鄉、上壩土家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